蝶鞍区解剖与临床研究.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蝶鞍区解剖与临床研究

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 杨中坚 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垂体腺瘤为颅内多发肿瘤,临床统计约占10~15%。长征医院神经外科统计为14%。小孩发病率为0.8%。尸检发现可达27%。 Hall等报告,100例志愿者行高分辨率的Gd—DTPA增强MRI扫描研究,成人中有10%垂体区有异常信号,并可诊断垂体瘤,但不需治疗,且无症状出现。 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得病,但女性发病率高,70%的病例发生在30~40岁间,目前发现垂体腺瘤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垂体腺瘤的发生有其内在或外在的促进因素,雌激素可能是增强肿瘤生长的因素。 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一 垂体瘤的病理学分类 传统光镜检查,临床上分: 嫌色性垂体腺瘤,嗜酸性垂体腺瘤,嗜碱性垂体腺瘤,混合性垂体腺瘤,垂体腺癌。 此分类有不足之处,电镜分类,对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垂体瘤的病理学分类 电镜分: Kavacs分类: 1 生长激素细胞瘤 2 催乳素脑瘤 3 促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4 促甲状腺细胞腺瘤 5 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 6 无功能性细胞腺瘤 7 多激素腺瘤 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二、垂体、蝶鞍与蝶窦的应用解剖 A、垂体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重0.6克周围由硬脑膜包围,上面有鞍膈与颅腔相隔,在膈上的前部为前叶,前部为后叶,前叶体积大,约 占整个垂体的65~70%。(即神经垂体与腺垂体)。 垂体、蝶鞍与蝶窦的应用解剖 前 叶:远部、主时、鞍内部 腺垂体 结节部:近部、漏斗叶、漏斗部 、漏斗盖膜、鞍上部 垂体 中间叶:中间部、中间带、中叶 神经垂体 前 叶:远部、漏斗突、神经部 、鞍内部 漏 斗:近中、鞍上部(包括 下中隆起和漏斗柄) 垂体、蝶鞍与蝶窦的应用解剖 垂体供血动脉,为垂体上动脉与垂体下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的床突上段与海绵窦段。 神经支配来自动脉丛的交感神经纤维及副交感神经,前者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的纤维随颈内动 脉进颅,后者来自岩大神经。 垂体激素的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 生长激素 (GH) 催乳激素(PRL) 促甲状腺素(TSH) 促性腺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LH、FSH) 垂体、蝶鞍与蝶窦的应用解剖 B、蝶鞍为蝶骨体上面的凹窝,位中颅的下中部前方两侧有前床突,鞍背两 侧有后床突,中间为鞍结节,鞍底凹陷,为鞍窝。 窝两侧为颈内动脉与海窦、Ⅲ、Ⅳ、Ⅵ神经丛中穿过,亦称垂体的侧壁。 垂体、蝶鞍与蝶窦的应用解剖 据前后床窦间距不同,蝶鞍分: 开放型(间距〉5mm,占39%) 半开放型(界于两 者间,占40%) 闭锁型(间距〈2mm,占21%) 垂体窝(蝶窦的正常大小): 矢状位 10~12mm 深位 6~9mm 横位 12~14mm 垂体、蝶鞍与蝶窦的应用解剖 垂体窝由颅底硬膜的延续所覆盖,称鞍隔,其中有孔隙,称鞍隔孔,该孔变化大,直径为2~11mm,真正覆盖者只38%,蛛网膜可突入鞍内,覆盖垂体前叶,充满脑脊液,称垂体池。为经蝶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潜在原因,应引起注意。 垂体、蝶鞍与蝶窦的应用解剖 视交叉池位于鞍隔上5~11mm。与鞍隔有交叉池相隔。交叉池长8mm,宽10mm,厚3~5mm。 根据视交叉与蝶鞍及垂体的关系,可分: 正常型:视交叉直接位于垂体和鞍隔中央上方 。占87% 前置型:视交叉前缘至鞍村节或前方者。占3% 后置型:视交叉后缘于鞍背或其后方者。占 10% 垂体、蝶鞍与蝶窦的应用解剖 蝶窦是蝶骨体中的一个含气空腔。其形成分三阶段。 2岁前的蝶骨甲介形成阶段。 3~5岁时,初期蝶窦形成阶段。 8~20岁时,固有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