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名】腔隙性脑梗死【英文名】lacunarinfarction【缩写】【别名】腔隙.PDF
【疾病名】腔隙性脑梗死
【英文名】lacunar infarction
【缩写】
【别名】腔隙梗塞
【ICD 号】I63.8
【概述】
腔隙性脑梗死 (lacunar infarction)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持续性
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
的,系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的总称。腔隙直径多为2~15mm,一般认为
15~20mm是腔隙的最大限度。
过去,临床上很难做出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只有在病理检查时,才能明
确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变。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单纯依
靠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和脑脊液检查,临床无法确诊。因
此,过去由于很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没有表现出局灶体征,甚至完全没有症
状,所以很难诊断。CT和MRI等神经影像学的广泛应用使本病临床诊断已无困
难。另外,PET 检查能较早地发现局部脑组织处于脑的功能、代谢改变状态时
的变化,所以当 PET应用于脑检查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现率可能会更高。
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后,导致缺血性微梗死,脑组织缺
血、坏死和液化,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以后被巨噬细胞移走而留
下不规则的大大小小的腔隙。因梗死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
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构音
障碍-手笨拙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1965年 Fisher等通过临床病理观察对本病的临床症状等作了详尽描述,
国内由杨露春等于 1984 年首先报道。因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都有
一定的特殊性,正愈来愈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
【流行病学】
1986~1990年我国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 109.7/10 万~
217/10 万,患病率为 719/10 万~745.6/10 万,死亡率为 116/10 万~141.8/10
万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 1.3 ∶1~1.7∶1。
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 ,45 岁后均呈 明显增加,65 岁
以上人群增加最明 ,75 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 岁组的 5~8 倍 。存活者中
50%~70%病人遗 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 。
1990年张葆樽等进行 的 580多万人口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症脑血
管病的发病率为 115.61/10 万,患病率为 256.94/10 万,死亡率为 81.33/10
万,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 150 万人,年死亡数近 100 万人。
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70% 。腔隙性梗死约占脑梗死的 20% 。
【病因】
本病的病因不完全清楚 。与病因相关因素有:①最常见为高血压导致小动
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 明变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病变;有资料认为,单一
腔隙病灶与高血压无显著相关性,舒张压增高是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原
因;②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可导致腔
隙性梗死;③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突然下降使已严重狭窄动脉远端血流 明
减少而形成微小梗死;④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 白、胆固醇、空气及动
脉粥样硬化斑等阻塞小动脉,有报道在视网膜动脉 (50~150μm)和脑小动脉发
现栓子,颈动脉系统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是微栓子最常见来源,心脏
病和真菌性动脉瘤也是栓子可能来源;⑤血液异常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
多症和高凝状态等也可能对发病起作用。
【发病机制】
1.危险因素 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复杂,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为预
防腔隙性脑梗死,需要明确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一般认为高血压、高
龄、糖尿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吸烟、冠心病等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
重要危险因素,其 中高血压与腔隙梗死的并发率最高。
(1)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直接和重要原因。在高血压作用
下,使动脉管壁发生脂质透 明变性、纤维蛋 白坏死、微动脉粥样瘤等容易形成
腔隙性脑梗死,其 中最重要的是脂质透 明样变引起腔隙性梗死。Fisher认为腔
隙性脑梗死患者 90%伴发高血压。国内资料报道在 66.8%~82.4% 。
(2)年龄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明 高于年轻人,尤其
伴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有学者认为45 岁以上,年龄每增加 10
岁,其腔隙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