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公开课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其不可而为之公开课教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体味孔子为政治理想而百折不挠而特立独行的坚韧品质。 2、 感觉隐士“邦无道则隐”的不同人生追求,比较他们和孔子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孔子外貌看着挺大气,精神却有些萎靡,看着像是丧家之犬,为什么而劳累着? 推行他的主张,施行德治,礼治,然而他成功了吗?他放弃了吗? 大家看幻灯片,孔子的一生 ●孔子一生(前551—前479年) ◆55岁之前,仕于鲁国====努力恢复鲁国的君臣之礼====计划失败 ◆55—68岁,周游列国====努力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无人理睬 ◆68岁以后,返回鲁国====努力收徒授业整理典籍====培养治国贤才,让理想表于后世 孔子的一生可谓悲剧的一生,然而,令我们佩服的是,虽然他一直处在失败中,却坚定着,知其不可而为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探究文章 请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地读一遍,考虑一个问题。“知其不可“具体表现在那件事情上。 对陈成子弑君这件事情上。孔子把这件事情报告哀公,但是鲁哀公没有权利,问三子,曰,不可。但是作为大夫的职责,却不得不告,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重视礼仪,可引申到颜渊死时,他的父亲叫孔子把车卖了买棺椁的事。 其实,在鲁国当官,或是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在推行主张的这条路上,像三子这样的权贵不采纳他的建议是很平常的,然而孔子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除了这些达官显贵,他还遇到一些什么人呢? 有才华的人,避世的人,楚狂,长沮?桀溺,丈人,荷蒉者,隐士 他们对孔子的评价以及对态度是怎么样的?速读全文,找出类似的人并找出他们对孔子或直接或间接的评价,完成下面的表格 分组讨论:适当的分角色朗读。 人物 对孔子的评价 态??度 接舆 凤兮……已而!已而! 嘲讽要他迷途知返 长沮?桀溺 是知津已滔滔者……岂若从辟世之哉! 讥笑 劝其从隐 丈人 四体不分……孰为夫子?杀鸡为黍……见其二子焉。 轻视…… 晨门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嘲弄 荷蒉者 莫己知也,……浅则揭。 似乎理解;顺变 *6、找出孔子对各隐士的答话,探讨他内心深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 对象 话语 态度 荷蒉者 果哉!末之难矣 说到痛处 接舆 欲与之言,只有背影 不被理解的无奈 长沮?桀溺 鸟兽…… 我不入地狱,谁入? 丈人(借子路语) 不……知矣 为大伦尽大义 具体教学需要温柔的带动: A、荷蒉者让孔子无法辩驳,有个人孔子却很想跟他说说。(接舆) 孔子下车后会跟他说什么?(可以批判,解释,拉拢……) B面对长沮?桀溺这样的人,孔子要和谁一道? C、 孔子借子路之语,批判丈人什么?坚持什么?尤其是末句,关系重大。 7、从这些话语当中可以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孔子?(落实部分目标1) 总结:也就是说,孔子对于隐士的责难,也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想法, 不仅如此,他们嘲讽孔子,指责孔子,劝诫孔子,反而成为孔子施行仁的一块块障碍。可见,当时孔子所施行的 “仁政”不仅遭到了权贵的反对,在这些满腹才华、曾经有抱负的隐者中问也屡受非难。望望眼前,路漫漫其修远兮;看看身后,追随者渐已寥落。 这位可敬的老人, 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周游海内,再干世主,如齐至卫,所见八十余君”,没有赞助,没有补贴,仅带着一帮矢志不渝的穷学生,靠一辆木轱辘破牛车,怀揣一个叫做“仁、礼”的理想,一国一国地去叩见国君,竭尽全力去修复已经”礼崩乐坏”的周王遗风。他想凭自己的德行与魅力聚集一批人,拯民于水火,匡世于既颠,但现实是多么地无奈与悲凉啊! 像 “三子”等权贵尚且不说,接舆、长沮、丈人和荷蒉者,他们都是隐士,决非等闲之辈,在深知无法力挽狂澜于既倒时,他们都放弃了,归隐了。 风烛残年的他回到了鲁国,面对日渐衰老的身体,他衰老而又无力地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但即使再浓重的悲凉.也无法抹去这位老人心中的那份执著与坚定。即使他清醒地知道“道之不行”,他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三、探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深层含义 体验、探究:在那样的一个时代, 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