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笔记 蔡积悦.doc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琴笔记 蔡积悦

[原创]《木圭?琴语》之《律海拾贝》?? HYPERLINK /s/blog_6ec45a1c0100szw3.html 律海拾贝 音乐是如何被记录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其物理特性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和音色。在音乐里,除了这三个要素外,还多一个要素——音长。因此要把音乐记录下来,就是要把这四个要素记录下来。五线谱、简谱是目前用来记录音乐的两个工具。 世界上的声音是如何被标记的? 人耳的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在20赫兹到20k赫兹之间。从广义上来说,这些能被听到的频率都是音,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被用来创作音乐,只有那些能被用于音乐创作的音才值得被标记。这些音的总和,被称为乐音体系。标记的概念也就是定音,即给每个固定频率的音起一个名字,这个固定频率就是音高。 比如,要标记固定频率440Hz发出的声音,那就给它起个名字,我叫它小木,我朋友叫它小圭,都可以,只是别人不会理你,因为你起的名字不是大家的标准。为了规范,就要统一标准。 西乐中用拉丁字母来标记音高,称为音名,从低到高依次为: C、#C、D、#D、E、F、#F、G、#G、A、#A、B 中国先秦时代的古人用十二个名词来标记音高,称为律,从低到高依次为: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按照这个排列,奇数的六个名词被称为“阳律”或“六律”,偶数的六个名词被称为“阴律”或“六吕”。 比如说440Hz音在西乐中就被定为a1。 只有十二个名称,怎么来匹配那么多乐音的? 一根两端被固定的均匀的弦,其弦长和发音频率成反比关系。比如,将这根弦截断成原来的二分之一,则发音频率正好是原来频率的两倍;而将这根弦延长一倍,则发音频率正好是原来频率的二分之一。人耳在听到两个成整数倍数的声音频率时,能听出所谓的“和谐感”,即有将这两个音当成同一个音的倾向。所以,人们就将频率相差两倍的声音称为一个八度音程。其中,音程就是指这两个音的音高关系。假设,原始的一根弦发出的音高是C;在材质、弦端张力不变的情况下,将弦长减半,则发出高一个八度的c;而将弦长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则发出低一个八度的C1。 乐音体系被分为很多个八度音程,音名(或律名)在每个八度中循环使用,但音名相同的音在不同的八度中的音高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有个方法来区分。 西乐中,在使用大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后加下标、小写字母后加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增加数字来区别。 比C、#C、D、#D、E、F、#F、G、#G、A、#A、B低八度的音记为C1、#C1、D1、#D1、E1、F1、#F1、G1、#G1、A1、#A1、B1;比之高八度的音记为c、#c、d、#d、e、f、#f、g、#g、a、#a、b,以此类推。如,F和#F的关系就是八度音程、D1和#d是两个八度音程。 乐音体系被分成多个八度音程,而每个八度音程被分成十二个音,这些音以基本的音名(或律名)以示区别,这样就能把所有的乐音都标注好了。 为什么我就不能听出所谓的“和谐感”? 这就是所谓的辨音能力。春秋时晋国的的师旷、汉末的蔡邕,蔡文姬等,他们辨音能力极强,极具天分。而没有天分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辨音能力。 为什么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音? 在一个八度音程中,虽然理论上可以定无限多种频率,但主流是分成十二个频率,即定义了十二个音。不谋而合的是,中西文化都将一个八度分成了十二个音,比如钢琴键盘,在一个八度音程内,有十二个键。 这十二个音又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具有独立音名(律名)的,被称为基本音级:C、D、E、F、G、A、B、(黄钟、太簇、姑洗、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另一部分是在基本音级的各个音级上加上升、降、重升、重降记号而得的,被称为变化音级:#C、#D、#F、#G、#A(大吕、夹钟、蕤宾、夷则、无射)。 十二个音是怎么切出来的? 十二律用的是“三分损益法”来切分。“三分”就是三分之一,“损”就是减少,“益”就是增加。 如果将一根弦去掉原来长度的三分之一(三分损),那么弦长变成了原来的三分之二,频率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三;如果将一根弦增加原来长度的三分之一(三分益),那么弦长变成了原来的三分之四,频率就是原来的四分之三。这里,三分之四是三分之二的两倍,即频率相差两倍,因此,“三分损”就是“三分益”的高八度音。 中国以九为尊,故定一切音律源起的弦长为九九八十一单位,并谓之以律名“黄钟”,然后反复地利用“三分损益法”,算出其后各律的长度,并给每个频率起一个律名。在三分损法时,一直缩减下去,若弦长度小于40.5(即81的一半,原来的八度),则改用三分益法,其结果能让所有的弦长都落在一个八度之内(即长度皆介于40.5与81之间)。 律吕名 三分损益 结果 《史记·律书》 偏差 黄钟 - 81 八寸十分一(81) 0.00%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