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培训.ppt
第 篇 认识食品添加剂 6 安全吗? 9.碱性嫩黄 主要添加食品是豆制品,起着色作用。 10.工业用甲醛 主要添加食品是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起改善外观和质地作用。 11.工业用火碱 主要添加食品是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起改善外观和质地作用。 12.一氧化碳 主要添加食品是水产品,起改善色泽作用。 13.硫化钠 主要添加食品是味精。 14.工业硫磺 主要添加食品是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起漂白、防腐作用。 15.工业染料 主要添加食品是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起着色作用。 等总共49种,详见《浙江 省餐饮服务环节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指导意见》 卫生部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第7篇 如何选购食品 请加入标题 吃要吃得明明白白 如前所述,尽管食品添加剂不可缺少,但随着检测手段的进 步,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今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食品添 加剂被曝光,对此,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应对呢? 看法一:这种新闻看多了,早就见怪不怪了,不用理会,反正没曝光之前也一直吃这些东西,不照样没出现问题? 专家看法:并不能说绝对没问题,像有些食品公然使用国家明文禁止的添加剂,尤其是一些小厂家,使用不合格、过期的食品添加剂,当然会对身体有害,一旦发现,应立即禁止使用。还有一些可能是以前出现了问题但没意识到,也有可能尚未出现问题,但应防患于未然。有研究证明,癌症的起因中有30%与食物有关。随着研究进展,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致癌食品被“大白于天下”,因此一旦发现,还是少吃或不吃为好。 请加入标题 吃要吃得明明白白 看法二:如今隔三差五地会在我们的餐桌上发现不安全食品, 搞得人心惶惶,简直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放心地吃。 专家看法: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也没必要,仍是那句话,添加剂的使用不可避免,只要在允许剂量之内,质量合格,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仍然担心的话,建议在选择食品时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吃天然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香肠、腊肉,这类腌制品和熏制品所含添加剂很多,更应少吃。 2.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相对而言,正规厂家的产品由于监管严格,更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请加入标题 吃要吃得明明白白 3.选择食品之前要“一看、二闻、三尝”:首先看色彩,颜 色特别鲜艳的不要选。人们经常买的“玉米馒头”、“高粱馒头”,如果不是特别有质量保证,大多是靠添加色素来实现的。还有超市里卖的“蔬菜面条”、“鸡蛋面条”,看起来跟蔬菜、鸡蛋的颜色一样,事实上也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色素。至于那些布丁、果冻、雪糕,更是食品添加剂的“大户”,小孩子尤其应该避免。其次闻味道,远远就闻到味道特别香浓的,往往意味着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不会少。最后尝口感,吃起来太爽脆香美的食物,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剂大都较多,尤其是烘烤、煎炸、膨化类食品。 另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儿童,由于机体代谢能力低下,不适于食用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含量较多的食品,如方便面、火腿肠、罐头、饮料等。 请加入标题 学会检验伪装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毒物 1、食品外表异乎寻常光亮和雪白,如:大米、竹笋、雪耳、 粉丝的原色被漂白。 2、颜色浓艳夸张的食品,如色泽鲜艳的水果罐头、鲜红的腌制辣椒等。 3、在进食时发现所吃食物对舌头、喉咙有刺激性,口感不好。 4、食物的气味与食品原料差异较大,如氨味较浓的糕点、敌敌畏味道较浓的腌肉、具有浓烈芬芳味的饮料等。 第8篇 监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无索证,甚至来源可疑 食品添加剂采购不索证、不验收,不能提供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和检验合格证,或进口食品添加剂口岸卫生证明 产品标示不规范 无“食品添加剂”字样 无产地、厂名 复合食品添加剂无配方或者主要成分 无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说明书) 复合食品添加剂各单一品种未使用与GB2760相一致的名称 第8节 前阶段专项整治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第9篇 相关法律条款 第 篇 法律条款 9 第二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第三十六条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