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课堂】第7期《海底100天》故事分享新.docVIP

【v课堂】第7期《海底100天》故事分享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课堂】第7期《海底100天》故事分享新

【V讲堂 第7期】《海底100天》故事分享 义务整理人:晨妈 时间:2015年3月3日下午15:00-16:30 主题:《海底100天》故事分享 分享内容: 揭秘“神秘日志”制作工艺 海洋科普知识介绍 “海底100天”故事分享 主讲人:一米阳光胖叔叔 我是这次分享的主讲:胖叔叔 这就是我本人,在此宣传一下。 (已婚啊)大家不用替我着急了。 今天我们分享的书是: 这个系列的第一本: 海底100天。 我们先看看这一套书是什么样的书。 比如书里说的这个仪器。 叫六分仪。 它是怎么用的呢? 你在百度里可以看到这样的图片。 还没完,还要继续探索。 这是关于这个仪器工作原理的注释。 图中的橙色箭头,就是光线的走向。 还没完,还可以继续探索。 这家伙是谁发明的? 就是他,这位大神提出了六分仪的工作原理。 他就是,牛顿。 书里还提到了这个家伙。 叫航海经线仪。 也可以探索一下它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实物照片。 还挺像的吧。 这里面还有故事: 你知道吗?其实经线仪就是一块能精确计时的手表。 实际上,经线仪的工作原理,就是计算出两地的时差,来确定经度。如果乘飞机长途旅行,一下飞机我们就会调整自己的手表,其实时差就可以帮我们确定一个地方的经度。 但是在1761年之前,人们使用钟摆式的座钟计时。这种计时器到了颠簸的海上就不能工作了,一位叫哈里森的钟表工匠设计出了摩擦力极小,不会受到船舶颠簸影响的计时器。哈里森前后花费了近四十年时间,设计出了直径仅13厘米,重1.45千克的经线仪。 图片中就是哈里森。 哈里森经线仪也是我们现在机械表的前身。 他发明了 游丝钟摆机构和擒纵器。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这样读是不是太难了。 我的经验是,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和探索,孩子的兴趣会大大提高,难度将不是主要障碍。 鼓励家长们带领孩子去尝试。 在第一个对页的右上角 还有一个书中书的结构 主要讲述了这个人: 这个人的故事是这样的: 关于洋流,当时的人们了解的更少。地球上的海水和游泳池里的水不一样,海水可不是静止不动的。由于海水的温度不同,含盐量不用,再加上风的推动和地球的转动等因素的影响,海水就会像河流一样流动起来。如果船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就会加快。不过在当时,人们这方面的知识和经也很匮乏。 后来,马修·莫里在美国海军的库房里发现了许多航海书籍、地图和图表;还有塞满了旧航海日志的发霉木箱,这些都是以前的海军舰长写的航海日志。这里有很多重要的信息,例如对特定日期、特定地点的风、水和天气情况的记录。大部分信息都非常有价值。 马修·莫里意识到,如果把这些数据整理到一起,将有可能呈现出一张全新的航海图。经过马修·莫里和他的20个助手的努力,终于将这些航海日志里记录的信息绘制成了表格。整合了数据之后,马修·莫里提供了更好的航海路线。通过马修·莫里的航海图,缩短了航线,提高了航行的速度,大大降低了航海的风险。 马修·莫里首次绘出了大西洋风和洋流的海图,以及洋地深度的地图,为航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书中的故事,讲得很完整。 这又如何拓展探索呢? 这是在网上搜到的图 美国宇航局制作的印度洋西北部洋流分布图 这是卫星提供的数据,后期绘制的。 但是在当时,没有卫星的情况下, 洋流的数据就来自一条一条的航海记录。 讲到这里,家长们会发现,一本好的科普书,真的是为孩子打开世界的大门。 有很多很多,等待孩子们去发现。 虽然您觉得我讲了很多很多,但是,即使对于本书来讲,都还是一点点。 我们再看下一个对页: 第三个对页,华丽丽地登场了。 讲了半天,其实,这本书的真正的主角才刚刚登场。 这就是鹦鹉螺号! 说到鹦鹉螺号,这可是科幻界里的探险神器。它第一次出现,是在法国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先生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 鹦鹉螺号一出现,尼摩船长、埃瑞纳克斯教授、尼德?兰德先生等这些似曾相识的名字,一下子清晰起来。 啊哈!原来这本《海底100天》竟然是《海底两万里》的前传! 这时候,读过《海底两万里》的大人们,一定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讲给孩子。讲讲自己儿时读这本书时,关于鹦鹉螺号的种种幻想,种种憧憬。终于有机会和孩子聊聊了,希望家长们聊得开心畅快。 其实,在现实中,也出现过鹦鹉螺号。 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USS Nautilus SSN-571)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驱动的潜艇,1952年6月开工建造,1954年下水,它宣告了核潜艇的诞生。“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儒勒?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 这是已经退役,展出的鹦鹉螺号。 【真实与想象大比拼】 儒勒?凡尔纳笔下的鹦鹉螺号: 鹦鹉螺号艇长:70米; 艇体最大直径:8米; 动力方式:电力推进; 造价:200万法郎; 最高航速:可达50节; 排水量:1500吨; 最大潜深:约40

文档评论(0)

lau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