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因素对无定河流域沙尘暴的影响及其侵蚀产沙意义-国家自然科学.PDF

植被因素对无定河流域沙尘暴的影响及其侵蚀产沙意义-国家自然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被因素对无定河流域沙尘暴的影响及其侵蚀产沙意义-国家自然科学

 17  12  2007 12 1631 植被因素对无定河流域沙尘暴的影响及其 侵蚀产沙意义* 1 ** 1, 2 许炯心  信忠保 1., , 100101; 2., 100039 摘要  运用基于遥感方法提取的植被指标N D VI 资料、 水土保持面积的统计资料、 从 象站获 取的沙尘暴频率资料以及从水文站获取的悬沙粒度资料, 研究了植被因素对无定河流域沙尘暴频 率和悬移质泥沙粒径的影响.全流域年平均N D VI 的变化在总体上表现出增大的趋势, 流域内毛 乌素风沙区N D VI 的增大更为显著.历年累积的造林和种草面积也表现出显著的增大趋势.植被 覆盖状况的改善, 特别是作为本区沙尘暴主要物源区的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 导致了 沙尘暴发生频率的减小.沙尘暴的减少使得进入河道的风成沙数量减少, 进入河道的风成沙数量 减少导致了悬沙粒度变细.建立了无定河悬沙中值粒径与沙尘暴频率D ss 、 全流域汛期(6—9 月)面 平均雨量P 6-9 、 全流域平均N D VI 和全流域林草面积A fg 等4 个影响变量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 并对各个影响变量变化对悬沙粒变化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按照贡献率的大小, 各 个影响变量的 顺序如下:(1)林草面积;(2)沙尘暴频率;(3)N D VI ;(4)汛期降雨量. 关键词   ND VI         —, , , [1] , . . , 1  研究区 况 , , , ( 1), [1] 2 . 30261km , , 2 29662 km , , , [2—9] ., , , [10] ., . [11—13] ., 409.1mm, , . 370mm, 410 mm,  2007-02-05 , 2007-06-07   *(CXIOG-A04-08)(  **E-mail:xujx@igsnrr.ac.cn 1632  17  12  2007 12 . 30 , , , 、 10 , 、 、、 5 , 5 20 , 5. . [14] 54.3% , 90 . ., , , , . . -2 , , 4—8km ·km , , 50—100 m, , 、 .、 [14] . . 1956—1969 , NOAA , 209.85 t, , . . (normal difference 4.13%, 3.46%, vegetation index, NDVI) 19.34%, 0.05 mm , (Infra- 25%. [15]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