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古代玉作坊研究的一点认识-CUHK.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古代玉作坊研究的一点认识-CUHK

Copyrighted Material 識 鄧 聰 (香港中文大學) 類 露 論 Copyrighted Material 1 東亞的玉器源遠流長,是東方文化的精粹 。對於東亞玉器文化的探討,有必要通過科際 2 合作進行研究。近年來從藝術史角度對中國玉器問題的開拓,成果纍纍 。藝術史的研究脫離 3 不了對藝術品的分析 。考古學的發現為藝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筆者為田野考古的學 徒,近年一直在學習以考古的方法研究玉器。拙作〈環珠江口考古之崛起──玉石飾物作坊 研究舉隅〉曾指出︰研究玉作坊遺址的目的,不單於復原玉器製作的程序,更重要是得以結 4 合玉器的生產與消費探索 。 東亞地區古玉作坊研究,有接近一百多年學術的歷史。1906 年大道弘雄在《考古界》 第八卷發表〈曲玉砥石につきて〉,介紹了出雲玉作遺址,是日本古代製玉研究的發端。1927 年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濱田耕作、島田貞彥、梅原末治合著《出雲上代玉作遺物の研究》的 5 出版,是東亞古玉工藝探索第一本的專著 。大約相同的期間,考古學家在東亞大陸各地, 亦相繼發現了一些史前玉作坊的遺址。1920 年代法國郭拉尼(M. Colani )在越南Chợ Gành 遺址,發掘環玦玉飾物的作坊,出土了閃玉芯和環玦等資料,揭開東亞大陸史前玉作坊研 6 究的第一幕 。近年何文 指出Chợ Gành 遺址出土的飾物,屬於青銅器時代的 丘文化(Gò 7 Mun ) 。1930 年代末西伯利亞考古之父A. P. Okaladnikov 主持Buret’遺址的發掘,發現了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玉作坊,同樣引起了廣泛的注意8 。1935 年香港考古的先鋒芬戴禮(D. J. 9 Finn ),發表〈石質飾物〉是玉器工藝學的佳作。另一方面,日本東京大學鹿野忠雄在台灣 10 平林發現的玉作坊,使玉器製作的研究延伸到寶島台灣上 。綜觀二十世紀初日本、越南、 俄羅斯、香港及台灣等地玉作坊的研究,一般只注目於遺物的分析。 到1960 年代日本玉作坊田野發掘開展後,聚落考古概念在玉作坊分析研究範疇有所發 揮,邁出關鍵性的第一步。日本玉作坊研究史上代表人物之一是和洋女子大學的寺村光晴 先生。1997—1998 年加藤晉平教授來香港中文大學,作為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的訪問名 譽教授。為了籌辦東亞玉器的國際會議,由加藤先生的推介,筆者開始與寺村光晴先生書 信上的聯繫。1998 年 10 月筆者在沖繩那霸出席日本考古學協會成立五十周年會議,得以 幸會寺村光晴先生。同年十一月,寺村先生應邀來港,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東亞玉器國際會 議中,就〈日本玉作研究の現狀〉作專題演講。會後我們一同前往澳門路環島,參觀了新 1 Copyrighted Material 石器時代晚期的黑沙遺址,又在澳門歷史博物館內,考察了黑沙玉作坊出土的遺物。其後 11 12 幸蒙寺村先生惠贈《日本の翡翠》 及《史跡寺地遺跡》 等專著。前者可說是二十世紀日 本輝玉研究的集大成;後者是繩文時代保存最完整玉作坊遺址的報告書。寺村先生先後所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