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化疗性口腔黏膜炎防护研究进展.ppt

课件:化疗性口腔黏膜炎防护研究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化疗性口腔黏膜炎防护研究进展.ppt

. .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防护的研究进展 蒋秀美 概述 口腔黏膜炎(OM) 是指口腔的炎症性和溃疡性反应 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红斑和溃疡 OM是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常见、且具潜在危险性和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并发症,它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口腔黏膜炎一般发生在化疗后7~10d内,14~21d后恢复。 O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生理解剖特征: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以及牙间隙、齿龈槽难以清洁, 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2、口腔黏膜屏障破坏:化疗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且恶心、呕吐使患者饮水和进食减少,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净能力下降, 使寄生在口腔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破坏口腔黏膜屏障引起口腔炎症性、溃疡性改变 O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化疗毒性损伤口腔黏膜:口腔黏膜因增殖活跃(每7~ 14 天更新再生1 次)对化疗毒性极为敏感, 化疗的细胞毒作用可直接导致OM, 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也可间接引起OM。 4、病原微生物感染:研究认为OM 的出现和恢复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 口腔感染会加重OM, 延长OM 持续时间; 使用化疗药物、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后发生感染, 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 引起口腔菌群失调, 使条件致病菌迅速繁殖引起OM。 O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5、氧自由基损伤:目前认为氧自由基是导致OM 的重要致病环节,氧自由基可能是通过攻击上皮细胞内的一些重要酶类以及使结缔组织中蛋白分解而造成组织损伤, 引起口腔黏膜组织炎症性损害;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微血管的运动机能而引起微循环障碍, 导致黏膜损伤) 口腔黏膜炎护理评估 1、评估内容包括黏膜炎分类、分级、发生时间、部位、微生物监测情况及白、粒细胞数目等。 2、口腔黏膜炎症多发生在舌尖部、舌边缘、两侧颊黏膜、口唇内侧和咽部等处。 口腔黏膜炎的分类 1 滤泡性口腔炎:口腔黏膜呈粟粒样圆形或椭圆形散在大小不等的滤泡,常很快破溃形成溃疡,边界清楚,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2 口腔真菌感染:口腔黏膜有乳白色的斑点(豆渣状或奶油皮状),不易剥离,边界清楚,不规则,稍隆起,周围无炎症反应,若用力撕脱可见红色出血创面。 3 坏死性口腔炎:轻者病变发生在齿龈边缘或限于乳头,称坏死性乳头炎,重者牙龈红肿、坏死,呈暗红色,口腔黏膜带黄白色或灰色假膜,口恶臭,称为坏疽性口腔炎。 WHO分级标准 将口腔黏膜炎分为0~Ⅳ级 0级:口腔黏膜无异常 Ⅰ级:口腔黏膜有1~2个<1.0cm的溃疡,出现红斑、疼痛 Ⅱ级:口腔黏膜有1个>1.0cm的溃疡和数个小溃疡,但患者能进食 Ⅲ级:口腔黏膜有2个>1.0cm的溃疡和数个小溃疡,仅能进流质饮食 Ⅳ级:口腔黏膜有2个以上>1.0cm的溃疡或融合溃疡,不能进食 OM的预防 基础口腔护理 1、每日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刷牙,选用温性的牙膏,治疗期间应戒酒、戒烟,避免进食辛辣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口腔细胞内的水分,并促进化疗药物从肾脏排泄。 2、进行口腔护理时需对口腔pH值进行测定,从而来选择相应的漱口液,是预防放化疗所致OM的基本措施 。 OM的预防 基础口腔护理 3、普通漱口液:碳酸氢钠、生理盐水 4、抗菌类漱口液:包括口泰、洗必泰、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聚维酮碘漱口液等。 OM的预防 药物预防 1、甲酰四氢叶酸: 用于预防甲氨蝶呤所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2、别嘌呤醇 能有效预防氟尿嘧啶和顺铂所致的口腔黏膜炎 。 OM的治疗 1、活性氧簇(ROS)抑制剂 是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口腔黏膜保护剂 ,它可以有效的清除ROS,减少放疗后DNA的损伤,还可以保护内皮细胞层、唾液腺和结缔组织。 OM的治疗 2、冷冻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6小时分别含冰棒或冰水30分钟,能促使口腔黏膜的血管收缩和减缓血液流速,从而达到预防OM的效果,并且治疗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 OM的治疗 3、生长因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最早用于治疗口腔黏膜炎的生长因子,它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产生,还可以促进角质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 OM的治疗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降低OM的严重程度,缩短黏膜炎的持续时间,能保护放化疗时口腔和咽喉部的上皮细胞免遭损伤,刺激新的上皮细胞生长、分化。 OM的治疗 4、激光疗法 软激光作为黏膜炎的对症治疗方法,对黏膜损害和疼痛控制有效,有利于减轻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和缩短其持续时间 。 OM的治疗 5、维生素制剂 维生素 E 维生素C 维生素B12 OM的治疗 6、金因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