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间美术的传承及保护研究.docVIP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间美术的传承及保护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间美术的传承及保护研究.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间美术的传承及保护研究 现如今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正在迅 速的减少,人们的生活中被各种各样的外国的文化侵 蚀。多数人无法对民间美术产生文化的认同感,导致 民间美术遭到人们的漠视。从而让失去了生长土壤的 民间美术很难再充满活力的继续传承下去。虽然国家 现有很多保护政策,再加上大力的推广和宣传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只有真正的让人们主动地去接受 它,才能使民间美术重回民间。 当下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以及交互技术的日趋成 熟,为数以亿计的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科技享受,与此 同时许多软件开发者,也在享受着这场盛宴,为广大 用户带来有效且有趣的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 间美术的艺术形式还没有真正的站在这个受众极广的 舞台上,而年轻人对新兴电子产品的兴趣以及对新型 游戏的兴趣,正是让民间艺术回到民间的一个有效快 速的途径。 关键词:非遗保护、民间美术、合理利用、本土 UI设计、应用程序开发 G123 A 1006-026X (2013) 11-0000-03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人类文化遗产可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 遗产,包括文化遗址、遗存、文物、文献等;一类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以语言、文学、音乐、舞 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技 艺、技巧和瞬间表现形式传承的文化遗存,是民俗文 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口耳相传,诉诸视听而疏于记录 和固态化。因而常常是转瞬即逝的,不可再生的。一 旦消亡或流失,在落后的记录手段和技术条件下,基 本无法恢复或再生。这就意味着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虽然丰富,但也很脆弱。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 落后于它的消亡速度,呈现出岌岌可危的现状,如民 间戏曲、戏剧在衰落,年画、剪纸、皮影正在逐渐消 失。而与此同时,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 性正吸引着世界目光。无论是“中国京剧欧洲行”的 顺利开展,昆曲和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 类口头文化遗产”名录,还是《卧虎藏龙》获奥斯卡 奖项,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就在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越来越多世界认同的同 时,许多的国家将许多本属于我国的文化遗产纳入本 国家的文化产业战略,对这一宝贵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从已经久远的“敦煌”艺术的流失,景泰蓝、宣纸技 术被窃,到近年来美国《花木兰》的高上座率,韩国 的皇家音乐“申遗”(韩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时,明确说明该项艺术源自中国),以及韩国欲夺我 们的“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商标在美国 抢注等事件屡屡发生,这在说明中国非物质文化独特 地位的同时,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行动迟 缓,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将被他人“端走”,我国优秀 的文化将被肢解。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难 当原本来源于民间的技艺及艺术形式,随着工业 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却逐渐的远离了人们的生活。高度 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逐步取代了手工生产劳动,许多乡 村的劳动者也已经开始放弃了原有的生活、生产方式 转而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因此许多传统民间 手工艺也无法继续传承,进而逐渐消失。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化的建设进程却是没有 跟上。我国的本土文化逐渐的被外国文化所侵蚀,更 多的青年人对本土文化没有感情,使得本土文化失去 了生长的土壤,非遗的保护本应该是该民族文化自觉 后的具体行动。任何来自外部的“越俎代庖”式的“保 护”,都难以真正起作用,使“文化多样性”成为人 类文化的基本范式并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 传承和发展,最终还要依靠各民族自己的觉悟和行动。 当一个民族或群体没有意识到本土文化消失的危险与 后果时,一切外来的努力都不能代替这个民族的“文 化自觉”。就像生物体对待暴力侵袭与“温柔抚摸” 的自然反应不同一样,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遭遇、 碰撞的时候,强势文化、外来文化对弱势文化、本土 文化的态度,常常是造成后者对前者是接受还是抗拒 的关键因素。当异质文化强大且采取温柔而不是攻击 的姿态时,接受便代替了反抗,最终变“他”为“己”, 使接收者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以忘掉“己”文化为代 价融入了 “他”文化。刚才提到日本保护非遗的例子, 就是因为他们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文化自觉。压力与恐 惧,似乎是我们这个近邻较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制度化并使之成为社会共识的重要原因。 短短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我们国家的面貌改变这 么大,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但在自豪的同时, 是不是还应该有一定的担心__担心传统文化的断代、 担心民族历来引以为自豪的东西通通被一个“改天换 地”的自豪所替代?现代化就像一块巨大的橡皮,它 会在不知不觉中抹掉历史、抹掉祖先的痕迹、抹掉那 份温润的带着祖先体温的文化。对此我们一定不能掉 以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