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入侵物种.pptx
王蓉2015079399022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紫茎泽兰是农田、荒坡、山地、草场上一种有毒的、侵占性很强的恶性杂草,原产于墨西哥。因其茎和叶柄呈紫色,故名紫茎泽兰,别名腺泽兰。 其学名为Eupatorium coelestinum L.,系菊科泽兰属多年丛生型半灌木草本植物,株高50—120厘米,最高达2—3米,根呈绳索状,十分发达;喜温、喜湿、耐干旱、耐瘠薄,且能耐-5℃低温,生态适应性很广,能蔓延到广大的湿润、半湿润亚热带地区,且能迅速形成单生优势,严重破坏入侵地的植被生态平衡。紫茎泽兰的繁殖主要靠种子,其根、茎也能进行无性繁殖。地理分布原产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分布在北纬37°至南纬35°范围内。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西班牙、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缅甸、越南、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太平洋岛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20世纪40年代紫茎泽兰由中缅边境传入中国云南南部,现云南80%面积的土地都有紫茎泽兰分布。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等地都有分布,大约以每年10-30公里的速度向北和向东扩散。生长习性紫茎泽兰具有长久性土壤种子库;是强入侵性物种,具有高繁殖系数、生化感应作用、耐贫瘠和解磷解氮作用 ;传播途径多,有风媒传播、流水传播、动物传播、车载传播等。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化感作用强烈,易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甚至发展为单一优势群落。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适应能力极强,干旱、瘠薄的荒坡隙地,甚至石缝和楼顶上都能生长。生物危害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紫茎泽兰入侵3年就失去放牧利用价值,常造成家畜误食中毒死亡。紫茎泽兰入侵农田、林地、牧场后,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并分泌克生性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农作物和经济植物产量、草地维护、森林更新有极大影响。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地损耗土壤肥力。另外,紫茎泽兰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较为严重。植株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排挤其他植物生长,常常大片发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园林景观,影响林业生产。紫茎泽兰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辣化学物质和一些尚不清楚的有毒物质,其花粉能引起人类过敏性疾病。防治措施拔除在秋冬季节,人工挖除紫茎泽兰全株,集中晒干烧毁。此方法适用于经济价值高的农田、果园和草原草地。在人工拔除时注意防止土壤松动,以免引起水土流失。人工除治可以达到控制紫茎泽兰传播,据调查,9月-10月割除的紫茎泽兰新萌植株异年开花结实较少或没有开花结实,有效地控制紫茎泽兰高度,一般割除后由于萌生植株较多,紫茎泽兰种内竞争较大,植株普遍偏小和变矮。生物植物的替代控制:利用柠檬桉、皇竹草、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等,作为替代植物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生物防除:利用泽兰实蝇、旋皮天牛和某些真菌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泽兰实蝇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泽兰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具有专一寄生紫茎泽兰的特性,卵产在紫茎泽兰生长点上,孵化后即蛀入幼嫩部分取食,幼虫长大后形成虫瘿,阻碍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削弱大面积传播危害;旋皮天牛在紫茎泽兰根颈部钻孔取食,造成机械损伤而致全株死亡;泽兰尾孢菌、飞机草链格孢菌、飞机草绒孢菌、叶斑真菌等可以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造成叶子被侵染,失绿,生长受阻。化学农田作物种植前,每亩田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60-400克,兑水40-60千克,均匀喷雾;松林每亩用70%嘧磺隆可溶性粉剂15-30克,兑水40-60千克,均匀喷雾;荒坡、公路沿线等,每亩用24%毒莠定水剂200-350克,兑水40-60千克,均匀喷雾;草地、果园中的紫茎泽兰用草甘膦进行防治,慎用甲嘧磺隆。薇甘菊薇甘菊,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茎细长,匍匐或攀缘,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幼时绿色,近圆柱形,老茎淡褐色,具多条肋纹。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状况在中国,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主要对当地6-8米以下的几乎所有树种,尤其对一些郁闭度小的林分危害最为严重。危害严重的乔木树种有红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