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急诊气道管理共识.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急诊气道管理共识.ppt

3.5 药物应用 由于喉镜插入及气管插管有强烈的刺激,神志清楚的患者难以耐受,往往不能主动配合,影响操作进行。同时强烈的刺激带来交感神经的兴奋,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可能会加重原发病。因此,建议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使用镇痛、镇静、肌松药物。由于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且常规剂量使用难以用一种药物代替其他一种或两种的作用,建议合理选用药物降低插管难度。首选起效快,代谢快的药物。 3.5.1 镇痛 插管操作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及不适感,但常规镇痛药物多有呼吸抑制作用。选用起效和代谢快速的药物比较符合临床要求,比如瑞芬太尼、阿芬太尼、芬太尼和吗啡。 3.5.2 镇静 插管环境下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焦虑情绪肌松后会产生的无力濒死感可导致不良回忆,同时意识清醒患者对操作会有躲避。可使用镇静药物消除这些不良因素。建议选用起效快的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 3.5.3 肌松 肌肉痉挛或受刺激后的反射性肌紧张会使声门暴露困难,可使用肌松剂治疗。多选用起效迅速的氯化琥珀胆碱和罗库溴铵。使用肌松药物前必须先使用镇静药物。对于肌松剂的使用须非常谨慎,往往患者给予肌松剂后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一旦出现困难插管或通气则是致命的,因此需要正确评估患者情况后合理使用。 3.6 插管后管理 3.6.1 气管插管位置确定 气管导管放置后需重点确认其在气管内合适的位置。确认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呼气末CO2监测、床旁超声、胸片等,上述方法各有利弊,结合患者情况选择,有条件需首选呼气末CO2监测。 常用体格检查包括胃泡区和双侧胸部 (腋中线第四肋间)听诊、观察胸廓起伏、呼气时气管导管壁上出现 “水蒸气”样变化等,但结果并不可靠,需至少结合一种其他方法综合判断 。 呼气末CO2检测是简单易行的可靠的定位气管导管位置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插管后连续检测到呼气末CO2即可确认气管导管在气管内。需注意呼气末CO2 检测仅能除外食管内插管,不能判断气管导管的深度。 影像学方法用于进一步判断气管插管深度。插管后胸部正位X线片可以用来评估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支气管镜直视下可以明确导管位置。超声检查定位气管内导管是一种较新的方法,可直接判断气管插管是否在气管内,通过间接征象可判断是否存在支气管内插管。 3.6.2 其他 注意气管插管后的管路固定、气囊压力监测、管路护理和患者循环情况。建议使用气囊测压装置定期监测气囊压力,避免压力过高导致气道黏膜损伤以及压力不足导致漏气。定时或按需清除导管分泌物,避免管路堵塞。注意患者血压,尤其对于使用镇痛镇静药物的患者,避免发生低血压。 4. 气道管理车 急诊患者气道情况多变,应强化 “降阶梯思维”的急诊气道管理预案。建议设立专用的气道管理车,集中摆放气道管理设备。气道管理车应秉承 “一个适应所有 (onefitsal)”原则,能根据急诊困难气道的临床决策需求和医师操作能力提供立即可取的气道管理设备,主要涉及如下装置:①不同型号的硬式喉镜及叶片;②可视喉镜;③多个型号的气管内导管;④气管内导管引导物;硬质管芯、可视管芯、光棒等;⑤声门上气道,例如,喉罩或插管型喉罩;⑥光学纤维支气管镜;⑦环甲膜穿刺套件或气管切开套件;⑧呼出气体CO2监测装置。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 执笔人:徐军 孙峰 王亚 马士程 专家组成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学忠 邓颖 王仲 王国兴 卢中秋 田英平 朱华栋 朱继红 李勇 杨立山张劲松 张茂 张泓 张新超 陈玉国 陈立波 封启明郑亮亮 赵晓东 祝益民 柴艳芬 顾明 郭伟 钱传云钱素云 徐胜勇 谈定玉 曹钰 梁显泉 梁璐 彭鹏楚英杰 詹红 熊辉 黎檀实 潘曙明 戴佳原 . .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作组 气道管理是急诊医师的基本技能,是维持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手段。虽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2013年推出了我国的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但对于急诊患者,存在病种、病情、治疗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无法有效指导急诊临床实践。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作组结合急诊气道管理的特点,提出 “优先维持通气与氧合,快速评估再干预,强化降阶梯预案,简便、有效、最小创伤”为原则的急诊气道管理专家共识。协助急诊医师及相关从业人员掌握规范、高效的气道管理流程,提高急诊气道管理的质量。 1. 急诊气道特点 急诊气道最主要的特点是紧急和不可预见性。下列因素均增加了急诊人工气道建立的难度:①在紧急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评估患者。②病情多变,突发事件多,常常需要非计划性紧急建立人工气道。③急诊患者病情危重,氧储备能力差,对人工气道建立时限要求高,且经常存在不能配合、生命体征不平稳、气道分泌物多、容易呕吐误吸等情况。④目前国内急诊所配备的气道管理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