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病理生理学,缺氧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病理生理学,缺氧课件.ppt

严重缺氧时,ATP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以致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增强,该酶是控制糖酵解过程最主要的限速酶,其活性增强可促使糖酵解过程加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补偿能量的不足。 2、无氧酵解增强发 慢性缺氧可使肌肉中肌红细胞蛋白含量增多。肌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较大,当氧分压为1.33kPa(10mmHg)时,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约为10%,而肌红蛋白的氧饱和度可达70%,当氧分压进一步降低时,肌红蛋白可释出大量的氧供细胞利用。肌红蛋白的增加可能具有储存氧的作用。 3、肌红蛋白增加 1、细胞膜的变化 在细胞内ATP含量减少以前,细胞膜电位已开始下降。其原因为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离子顺浓度差透过细胞膜。  2、线粒体的变化 细胞内的氧约有80-90%在线粒体内用于氧化磷酸化生成ATP,仅10~20%在线粒体外用于生物合成、降解及生物转化(解毒)作用等。轻度缺氧或缺氧早期线粒体呼吸功能是增强的。严重缺氧首先影响线粒体外氧的作用,使神经介质的生成和生物转化过程等降低,当线粒体部位氧分压降到监界点0.1kPa(<1mmHg)时,可降低线粒休的呼吸功能,使ATP生成减少。呼吸功能降低主要因脱氢酶活性下降,严重时线粒体可出现肿胀、嵴崩解、外膜破裂和基质外溢等病变。 4 、缺氧性细胞损伤 3、溶酶体的变化缺氧时因糖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多,和脂肪氧化不全使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增多。导致酸中毒。pH降低可引起磷脂酶活性增高,使溶酶体膜磷脂被分解,膜通透性增高,结果使溶酶体肿胀、破裂,和大量溶酶体酶的释出,进而导致细胞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溶解、坏死。 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除与缺氧的原因,程度,发生速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外还受年龄机,体代偿适应能力和代谢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年龄 2.机体的代谢和功能状态 3.机体的代偿适应能力 答疑环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不同年龄对缺氧的耐受性有很大差别,老年人缺氧耐受性一般较差,因全身血管逐渐硬化,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变慢,同时由于肺组织纤维化和老年性肺气肿,使肺泡通气量较少,以致对缺氧耐受性较低,缺氧引起的损伤也更严重。 1.年龄 当机体代谢率增高或耗氧量增大时,对缺氧的耐受性低,中枢神经系统是耗氧最多的系统,当兴奋性增强时,耗氧量显著增加,疾病也可使耗氧量增加。反之,体温降低,神经系统抑制等能降低耗氧量而对缺氧耐受性升高。 2.机体的代谢和功能状态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有显著地个体差异,心,肺疾病及血淋病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低。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高。长期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使心肺能力得到增强。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3.机体的代偿适应能力 有疑问的同学可以举手提问 答疑环节 END RBC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心脏后负荷增大,可引起心力衰竭, 过多2,3-DGP过度增加妨碍血液Hb与氧结合。 (二) 损伤性变化 (二) 损伤性变化(失代偿) 高原性心脏病为例 1.肺A高压 (1)缺氧可使肺血管收缩(重要原因); (2)慢性缺氧肺血管壁中层增厚; (3)红细胞增多使血液黏度增高。 肺A高压 ——右心肥大——右心心衰 四,中枢神经系统 脑对缺氧的耐受最敏感 功能紊乱 急性缺氧 早期:兴奋性增强 晚期:兴奋——抑制 表现: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意识丧失,惊厥,最后因为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慢性缺氧: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精神抑郁等。 脑水肿 1.缺氧直接扩张脑血管,流体静压增加 2.缺O2和酸中毒——cap.通透性增加——间接性脑 3.缺O2和酸中毒——CAP生成减少——钠泵运转 ——C内渗压增大——脑C水肿 4.闹内压升高压迫脑血管 5.神经介质合成减少,能量代谢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机制:缺氧引起:ATP生成减少、脑水肿、 细胞内游离钙增多等 表现:1)急性缺氧以兴奋表现为主 2)慢性缺氧以抑制表现为主 3)严重时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损伤性变化 1)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 机制:肺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 2)心肌舒缩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机制: ①缺氧直接抑制心血管运动中枢 ②所致酸中毒和高血钾抑制心肌 ③心肌肥大 (一)代偿性反应 1.心输出量增加 #心率加快: 肺通气上升,刺激牵张感受器——交感N(+) #心肌收缩性增强 #静脉回流增加 2.氧离曲线右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