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之寓意-论朱天心〈古都〉叙事策略.PDFVIP

形式之寓意-论朱天心〈古都〉叙事策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東海中文學報》 第21 期 頁201 -230 東海大學中文系 2009 年 7 月 形式之寓意 -論朱天心〈古都〉的敘事策略 劉雪真* 【提要】 朱天心小說從《我記得……》轉型以來極用心於社會觀察,但於寫實之 對象較為專注,形式技巧似乎嘗試不多。至於《古都》書中篇章,雖仍是歷 史社會的議題,對於書寫的策略卻已有多方的試驗與實踐,使文本的解讀層 次更為繁複,尤其〈古都〉一篇,透過文本中的多重互文與文類混融的書寫 方式,展現更為寬闊的文化、歷史視野,思考與想像空間也得以延伸更廣, 議題的探討也可以更多元、開放。〈古都〉糾結千絲萬縷交織的文本來源, 加上它文類混雜的特點,呈現了作品的複雜性,它以繁複、交錯、混融的寫 作形式指涉了台灣殖民歷史中兼容並蓄、錯綜複雜的特質,同時也透露了作 者對於本土論述朝包容多元聲音的方向發展的期待。 關鍵詞:朱天心 古都 敘事策略 互文 文類混融 * 南榮技術學院通識中心講師 .東海中文學報. 一、前言 從作家個人的創作脈絡來看,朱天心小說有兩次明顯的變化。《我記 得……》( 1989)前後是第一次,而《古都》(1997)一書則是轉型以後的 又一次的變革。在《古都》之前朱天心的脫胎換骨,大約以《我記得……》 (1989)為分界點,作品中展現不同以往的風貌,許多學者已有清楚對照。 如詹宏志察覺到朱天心創作的「變」,是「放棄了對『人性數學』的推演想 像,而改以田園調查式的社會觀察。 」楊照也指出朱天心的寫作風格從青 春浪漫變得辛辣保守 ;黃錦樹則從多面的觀察切入,以妥貼的意象為喻, 說明朱天心如何走出「大觀園/伊甸園」,成為「都市人類」,而進入「後 現代咖啡館」的書寫位置 。總而言之,《我記得……》之後最重要的蛻 變,是朱天心從少女自我象牙塔裡走向台灣紛擾的社會。 第一次轉型前的過渡作品《時移事往》( 1984)自序中,朱天心已察覺 自己筆鋒「極陷刻少恩」,並希望調整到「不帶硝煙氣」 。但停筆四、五 年之後,從《我記得……》裡諸篇作品再出發,好像停筆期間調整無效,反 而得到「少了一分『情分』」(詹宏志)、「老辣」、「銳利」、「不厚 道」(袁瓊瓊)「怨毒著書」(王德威)等等評語 。這些評論看似用語尖 刻,卻不見得都是負面的,如「老辣」、「銳利」、「怨毒著書」其實帶有 獨樹一幟的贊許。但事有恰巧,朱天心創作轉變的時間點也是台灣從戒嚴到 解嚴、從一黨到多黨的關鍵時刻,在這特別的時空下,許多評論家都欣逢盛 詹宏志,〈時不移事不往──讀朱天心的《我記得……》〉,收於朱天心,《我記得……》(台北:聯合文 學出版社,2001 年),頁 7-8 。 楊照,〈在浪漫滅絕的轉折──評《我記得……》〉,收錄於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台北:聯合 文學出版社,1995 年),頁 153 。 黃錦樹,〈從大觀園到咖啡館──閱讀/書寫朱天心〉,收於朱天心,《古都》(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 年),頁 235-282 。 朱天心:「離開學校兩年半,的確所見所聞有太多令人驚愕憤怒感歎的地方,我初以極陷刻少恩的諷刺筆法 寫過數篇小說,……但是我漸漸覺得這種搧風點火的效果並非我的初衷,我更願意不帶硝煙氣的把它當作一 個紀錄,讓讀的人自己去下判斷,這也才公平。」見《時移事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 年),頁 18 。 詹宏志語見詹宏志,〈時不移事不往──讀朱天心的《我記得……》〉,頁 11 ;袁瓊瓊語見簡瑛瑛、賴慈芸 記錄,〈性/女性/新女性:袁瓊瓊訪談錄〉,《中外文學》十八卷第十期(1990 年 3 月),頁 113-114 ; 王德威語見王德威,〈老靈魂前世今生──朱天心的小說〉,朱天心,《古都》(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 年)序論,頁 18-23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