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子》.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走近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 。 一、孔子的生年、籍贯、家世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即西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现在学术界一般都采用《史记》中的说法,把今年(西元2006年)确定为孔子诞辰2557年,按《公》、《谷》之说,应当是2556年。 )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的先祖是宋国的贵族,因宋国内乱而逃到鲁国,世为鲁人。孔子的祖父叫孔父嘉,他的父亲名叫叔梁纥,做过鲁国的下级武官(陬邑宰),是位著名的武士,曾打过仗。《史记》说,“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泊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的母亲相传姓颜,名徵在,和纥的年龄相差较大,可能他们的结婚手续不合乎当时的礼节,因此受到社会的奚落。 蒋伯潜说:“纥已有一妻一妾,而又娶颜氏,疑但如今之同居,未尝举行婚礼,故曰‘野合’。”因此,不能把“野合”理解为贬义词。 《世家》说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葬在防山。母亲没有告诉他父亲的葬地,后来,他十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就临时把母亲葬在了“五父之衢”,问了别人才知道父亲的葬地,将父母合葬了。但是,这种说法的可信性难以肯定。 二、孔子幼年的生活 公元前543年,孔子八岁,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听到了鲁国特别保存的周朝和各国的乐歌“叹为观止”。 孔子十一岁时,晋国的韩宣子道鲁国,见到过《易象》和《鲁春秋》,赞叹道:“周礼尽在鲁矣。”这些对孔子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诗经》的评论,孔子多采用季札的观点。当初鲁国是西周的周公封地,周天子特许鲁国用天子乐歌,所以,相对于其他各国,鲁国保存的前代典籍比较全而且多,孔子在这种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环境中,对他的思想的形成是有重要关系的。 三、十五志于学 孔子自称“十五志于学”,他求学范围很广。《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见老子,从师襄子鼓琴。《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 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是世。”孔子所求之学,并非一般求名求利之学,而是“志于道,据于德”,是求道德的完善,寻求合理的人生态度和行事准则。 他所学习的内容,既不同于向往来世的宗教趋向,也不同于观察自然的科学道理,而是着眼于伦理道德和政治社会的实际,即“务实致用”的“政本位”人生观、文学观、政治观等等,这是儒家哲学的特点,也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 孔子少时,“贫且贱”,有一次,季氏招待士子,孔子前往,却被季氏的家臣阳虎拒之门外。但是他的好学也是名闻于外的。在他十七岁时,鲁国大夫厘子曾称道他说:“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并且要儿子懿子拜孔子为师。后来,懿子果然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而学礼。不过,孔子并未满足,也曾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 约在二十岁之后,孔子做过两次小官,一次是做会计的委吏(管粮仓),一次是做乘田(管牛羊)。 四、步入中年,私人讲学 孔子三十岁左右时,学问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他要把自己的主张公诸于世,于是,他开辟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私人讲学事业。 他所用的教材是选取以前已有的材料而整理改编而成的,所以他说“述而不作”。他所教的科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行,陶冶性情,以便担负起济世的重任。 在教学方法上,他坚持“不愤不启”、“有教无类”的宗旨。因此,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对社会影响极大的儒家学派。 五、离开鲁国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后来鲁昭公失败后,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所以,就在公元前517年(34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 到了齐国,他做了高子的家臣,想要借此与齐景公通上关系。在齐国他向齐景公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齐国,他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乐》,并且深入学习,竟然入迷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景公想给孔子封地,但是遭到晏婴的反对,而且把孔子当成了季氏的间谍,甚至齐国大夫想要加害于他,孔子未能成功,只好离开齐国,回到了鲁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