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的知识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对联的知识2

关于对联的知识     关于对联的知识   一、对联的平仄是要遵守马蹄韵的,即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联末字押仄,下联末字押平。其他的平仄禁忌如孤平等也要注意。当然,无论对联还是诗词,首重意境,如果意境足够,出律也是可以允许的。   平仄在古时分为“平、上、去、入”,只有平音为平,其余的上去入皆为仄,而现在一般是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诗词时对照平仄规则发现不符的原因了,因为我们现在默认的平仄和古时是不一样的。用古还是用今一般没有特定的规则,一切按需要随意。   以上几点仅供参考,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也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如果你要学写对联的话,建议还是去图书馆先借简易的对联入门看看比较好,毕竟这样说也只是管中窥豹而已~ 对仗的基本要求   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一般限于中间两联。对联对仗也有严格的要求。   1.同类词相对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同类词相对,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反对为优。此联“皆有情”对“本无价”,含义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   2.句中自对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这是杭州贡院考场联。上联讲考试的季节很美,考试时文思潮涌,下笔千言,个个都有中举的希望。下联讲考试的地方很美,考完后应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此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都是同边自对,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3.交股对 佳肴盛馔,烹饪调味盐为首;贤主嘉宾,尝鲜品羹口皆碑。这是全国盐业杯征联。对句为交股对,即“首”对“口”,“盐”对“碑”。   4.忌合掌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联为旧时商店通用联。“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合掌”了。对联是最精练的文体,不能浪费笔墨,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   (六讲之二 敬请关注)   七言对联的基本格式     写对联讲究对仗工整,整齐美观。对联虽只有两行,但要求十分严格,好的对联不仅要字数相等,还要意思相对,虚实相对,平仄相对,含义深远,音调铿锵。   对联与律诗一样要讲究声调。普通话语音里有四个声调:阴平是第一声,阳平是第二声,上声是第三声,去声是第四声。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诗词和对联都讲究声调的平仄。对联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   一、平起式: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二、仄起式: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这两种对联的基本格式很实用。此外,还有一些变格,暂不多讲。横批,一般是四个字,是对整副对联的补充、概括、提高,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联基本法则可概括为“工稳、贴切、新奇”六字。其实,对联入门并不难。   (六讲之一 敬请关注)     二、对联的格律     对联很讲究格律,下面我们看看对联格律的要求。     1、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     2、句式一致     指的是句子的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当,比如:     学问藏今古     文明播东西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3、词性相当     或者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的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 ,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4、平仄相对     在座的同学有帮家里贴过对联吗?你们知道怎么区分上联和下联吗?上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应该是第三声(上声)或第四声(去声),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统称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应该是第一声(阴平)或第二声(阳平)。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统称平声。按习惯,上联贴在大门的右边,下联贴在大门的左边,横批贴在中间。   上下联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