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骨干教师《环科学》培训大纲
环境科学知识讲座 第一讲:21世纪人类的达摩克利斯悬剑——严重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肆虐 水体污染 荒漠化扩展 物种灭绝和物种消失 1.全 球 变 暖 1.1 CO2排放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CO2等温室气体,具有对红外长波辐射的单向闭锁作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CO2排入大气层,致使地表热量难以向高空散射,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温逐年变暖。 近200年来,地球大气中CO2浓度提高了25%,约为353ppm;至2050年,CO2浓度将提高到560ppm,全球气温将上升5.6℃。 1.2 全球变暖的危害 和冰川加速融化,从而使海平全球变暖将会导致海水热膨胀面上升。全球约91%的冰在南极,由于气温的升高,每年约有40亿t冰山融化; 厄尔尼诺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出现大范围异常偏暖,且持续6个月以上的一种气候、海洋现象;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厄尔尼诺、拉尼娜等重大气象灾害,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海平面的上升,将使沿海城市与低地国家遭受灭顶之灾。 1.3 控制全球变暖对策 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上,180个国家签署了《全球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为阻止全球继续变暖,各国均需大量削减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由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2002年3月,欧盟批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08——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8%; 2002年9月将在南非召开全球首脑会议,以批准《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2.臭氧层破坏 2.1 臭氧层的保护作用 臭氧层的形成—— O2+hν(λ≤240 nm)→ O+O O2+O=O3 在大气平流层中有10ppm左右的O3气体,可吸收对生物有害的λ≤295nm的UV-C及大部分λ=295——320nm的UV-B;从而保护地球人类及万物正常生长与世代繁衍; λ≥320nm的UV-A段紫外线,可以透过O3照射地球,有益有于万物生长; 有害紫外线可使人体眼球白内障及皮肤癌多发;影响植物与浮游生物的生长和进化; 2.2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由于工业发展,生产的制冷剂、发泡剂等化学物质,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就成为破坏臭氧层物质(ODS),其中最常见的是制冷剂氯氟烃类(CFCs)。 破坏臭氧层物质—— CFC11、CFC12、CFC113、CH3CCl2、HCFC123、HCFC22、CH3Br、H1301、H1211(Halans); 臭氧层破坏机理—— O3+Cl→O2+ClO 2ClO→O2+2Cl 2.3 臭氧层现状 1975——1985年英国科学家Farmen在南极Halley Bay观测结论——1975年以来,每年10月前后,南极上空臭氧浓度减少大于30%,引起世界震惊; 20世纪90年代,南极上空臭氧层浓度95%被消耗,形成空洞,其面积达2000——3000万km2 ; 2001年南极臭氧空洞2500 万km2; 目前中纬度地区臭氧层浓度下降约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