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灵隐题联(第一课时)语文S版.pptxVIP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灵隐题联(第一课时)语文S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4 灵隐题联(第一课时)语文S版

东坡肉zhǒu东坡肘子简作者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成为“三苏”。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 《题西林壁》等。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改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人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匆匆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个举人呆若木鸡。 苏轼在灵隐寺游玩,方丈对他前后态度不一,他临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却道尽了人生百态。这是一副怎样的对联呢?苏轼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呢?14 灵隐题联茶敬茶敬香茶坐请坐请上座知识锦囊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含上下两句,从右往左读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初读课文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和同桌合作读,注意读出感情。3.边读边勾画,标注你喜欢的词、句和不懂的地方。 fǎng chán céng yuè cí 访僧问禅 曾经 心生不悦 诗词 yǐn sì bàn hēnɡ shànɡ pàn jìng 灵隐寺 打扮 哼 和尚 通判 竟然fán xián花木繁盛 等闲之辈谈吐不凡 知识渊博 名满天下大吃一惊 面红耳赤 羞愧不已冠绝天下 千金难求话不投机 (谈吐不凡) (平凡) (复苏)(和尚) (曾经) (寺庙) (测量) (茶叶) (竟然)(苏州)(时尚) (不曾) (佛寺) (打量) (茶杯) (究竟) (访问)(打扮) (喜悦) (探讨) (诗词) (访谈)(扮演) (愉悦) (讨好) (歌词)茶竟曾寺尚苏量词凡悦访讨扮 结构独体 结构上下左右 结构多 音 字词积累语【谈吐不凡】指言谈很突出。 【例句】他同我打招呼时,挥洒自如,谈吐不凡。 【等闲之辈】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例句】这人深藏不露,绝非等闲之辈。 【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例句】他从小学画,如今他的作品早已名满天下了。 【冠绝天下】形容人的某种造诣达到顶峰,无人能及。 【例句】李白的诗可以算得上是冠绝天下。 【面红耳赤】形容因激动或羞愧而脸色发红。 【例句】为了这道问题,我和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整体感知 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感整体知 课文记叙了 在灵隐寺与 见面的过程。随着苏轼身份慢慢地显露,方丈对苏轼的态度也由 变得 。最后苏轼用一副 讽刺了方丈。苏轼方丈冷淡热情对联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熟读课文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