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像烯烃和共轭体系.ppt

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像烯烃和共轭体系.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第四章 二像烯烃和共轭体系

3.同一分子的极限结构式,其成对电子数或未成对电子数必须相同。例如: 4.7.3共振论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应用共振论可以解释共轭分子中很多结构和性质上的问题。例如,1,3-丁二烯的单键和双键发生了部分平均化,是由于其共振杂化体为: 极限结构(Ⅱ)和(Ⅲ)虽然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小,但由于它们的贡献,C2和C3之间也有部分双键性质。 每个碳原子剩下的一个p轨道垂直于该分子所在平面,且彼此相互平行,因此,不仅Cl与C2、C3与C4的p轨道在侧面交盖,而且C2与C3的p轨道也有一定程度交 盖。这些垂直于分子平面且相互平行的p轨道在侧面相互交盖的结果,不仅C1与C2之间、C3与C4之间形成了双键,且C2与C3之间也具有部分双键性质,构成了一个离域的π键。 从分子轨道理论也可以导出同样的结果。分子轨道法的近似处理是从分子的整体出发,如在1,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的四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四个π分子轨道,分别用ψ1、ψ2、ψ3和ψ4表示。 ψ1轨道在垂直于碳碳σ键轴方向没有节面,ψ2、ψ3和ψ4轨道分别有一个、二个和三个节面。在节面上电子云密度等于零,节面数目越多轨道能量越高。ψ1能量最低,ψ2能量稍高,它们的能量均比原来的原子轨道的能量低,都是成键轨道。ψ3和ψ4的能量依次增高,它们的能量均比原来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都是反键轨道。 4.4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4.1 π,π-共轭 在1,3-丁二烯分子中,四个π电子不是两两分别固定在两个双键碳原子之间,而是扩展到四个碳原子之间,这种现象称为电子的离域,电子的离域体现了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这样的分子称为共轭分子。这种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体系属于共轭体系,称为π,π-共轭体系。 在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的影响,由于π电子在整个体系中的离域,均会影响到分子的其余部分,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传递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由π电子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称为π,π-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的特点在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行为上均有所反映: ①共平面性(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②键长趋于平均化 例如:π,π-共轭效应使1,3-丁二烯的碳碳单键键长相对缩短,使单双键产生了平均化的趋势。虽然1,3-丁二烯的构造式用CH2=CH—CH=CH2表示,但应牢记分子中的单双键已不是普通的单键和双键。 ③折射率高 CH2=CH-CH2-CH=CH2 n20=1.3888 CH3-CH=CH-CH=CH2 n20=1.4284 CH3-CH=CH-CH2-CH=CH2 n20=1.4150 CH3-CH2-CH=CH-CH=CH2 n20=1.4380 CH3-CH=CH-CH=CH-CH3 n20=1.4500 由于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更易极化,因此它的折射率也比相应的隔离双二烯烃高。例如: D D D D D ④共轭体系的能量低 这个能量差值是由于π电子离域引起的,是共轭效应的具体表现,通称离域能或共轭能。电子的离域越明显,离域程度越大,则体系的能量越低,化合物也越稳定。 同样由于电子离域的结果,使化合物能量显著降低,稳定性明显增加。这可以从氢化热的数据分析中看出。 π,π-共轭体系的结构特征是双键、单键、双键交替结构。但不限于双键,三键亦可。另外,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也不限于碳原子,其它如氧、氮原子等亦可。例如: 在共轭体系中,π电子的离域可用弯箭头表示,弯箭头是从双键到与该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上和/或单键上,π电子离域的方向为箭头所示方向。例如: 值得注意的是,共轭效应的发生是有先决条件的,即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其p轨道的对称轴垂直于该平面,这样p轨道才能彼此相互平行侧面交盖而发生电子离域,否则电子的离域将减弱或不能发生。另外,共轭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中;共轭效应在共轭链上产生电荷正负交替现象;共轭效应的传递不因共轭链的增长而明显减弱。这些均与诱导效应不同。 在多原子分子中: 像1-氯丁烷这样,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平均,且这种影响沿分子链静电诱导地传递下去,这种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常用I表示 4.4.2超共轭 由于这种交盖,σ电子偏离原来的轨道,而倾向于π轨道。这种涉及到σ键轨道与π轨道参与的电子离域作用,称为超共轭效应,亦称σ,π-共轭效应。这种体系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