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反应点批评-.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者反应点批评-

汉斯·罗伯特·姚斯 1966年姚斯被聘为康斯坦茨大学教授,1967年发表《什么是文学史、文学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What Is and for What Purpose Does One Study Literary Hisotry?”)的就职演说。此演说于1970年更名为《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Literary History as a Challenge to Literary Theory”)正式发表 。 《审美经验小辩》(Small Apology for Aesthetic Experience, 1972)、《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Hermeneutics, 1977/1982)、《走向接受美学》(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1982)等。 姚斯主要受到了俄国形式主义和他的老师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的影响。 姚斯是从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来创立他的文学接受理论。他提出: 离开各时代接受者的参与,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稽之谈,……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断延续的接受活动所赋予的,而不是文学史家主观臆想出来的。……文学的真正历史是作者、作品和接受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史,而决不是文学事件、事实和作品的编年史式的罗列。(郭宏安 311) 姚斯引入了“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的观念,这个术语“是指读者接受文学作品时自身所具有的某种思维定向和先在结构,它包括伽达默尔的历史视界(horizon)和个人视界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富’,另一方面,读者以往的阅读记忆也积累了阅读经验;这两者的融合,便形成一代代文学接受者的期待视野。”(马新国 585) 文学研究者的任务就是要使期待视野具体化,这样才能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评价。一部作品的体裁类型、文学性和语言特征等诸方面都能被用来建构一种可能的期待视野。 不同时代对文学的理解,总是在该时代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发生的,不同时代读者期待视野的变迁,导致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接受对象的理解、阐释和评价的差距,正是这种差距,使一代读者与前代文学发生“对话”,使读者自身期待视野获得对象化(“具体化”objectify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作品只包含意义“潜势”,包含在各种期待视野中被对象化(具体化)的可能。每一时代的读者都是依据自己的期待视野使作品意义潜势现实化。正是这种过程构成了文学的连续性,因此,“能否按其独特的历史性理解和表现这一文学史,取决于期待视野能否对象化(具体化)。”(马新国 585) 姚斯认为,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评价应该从接受的效果的角度去进行。“文学史就是一个期待视野不断对象化(具体化)的文学接受史,是一个期待视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变化的效果史。”(马新国 586) 沃尔夫冈·伊瑟尔 伊瑟尔是英文系的教授,他的演讲《文本的召唤结构》(1970),英译文改名为《散文虚构作品中的未定性与读者反应》(“The Indeterminacy and the Reader’s Response to Prose Fiction,”1971)确立了他在国际批评理论界的地位。他关于读者反应批评的论著还有:《隐含的读者》(The Implied Reader, 1972/1974)、《阅读活动的现象学研究》(1977)、《阅读行为》(The Act of Reading, 1976/1978)等。 伊瑟尔关注的是文本在什么条件下如何对于读者产生了意义。传统的阐释是去寻求解释文本隐藏的意义,而伊瑟尔则把意义视为文本与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意义是读者体验到的结果,而不是必须在文本中发现的。罗曼·英伽登(Roman Ingarden)的理论为伊瑟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英伽登认为,美学客体只能是通过读者的认知行为建构起来的。伊瑟尔采用了英伽登的这一观点,把关注的焦点从作为客体的文本转移到作为潜势的文本(the text as potential),从结果转移到阅读行为。为了考察文本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伊瑟尔讨论了那些使文本具有可读性或者影响我们阅读的文本中的特性,并且还讨论了那些对于了解文本最基本的阅读过程的特性。 伊瑟尔采用了术语“暗隐的读者”,他认为这种“暗隐的读者作为一种概念,深深地根植于文本的结构中;暗隐的读者是一种结构,而绝不于任何真实的读者相同。”它大体上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它指文本本身包含的、允许读者以不同方式实现各种不同解释的可能性;二、它也指文本意义及其产生的过程,即读者通过阅读使文本潜在因素具体化的过程。它既指“文本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