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认识论
PAGE
PAGE 1
Lee, Y.S. 數學教育哲學
知識論及認識論
數學的本質(知識論)
形式主義:數學是一門形式化的系統。例如歐氏幾何包含四種法則:公設(postulates)、公理(axioms)、定義(definitions)、定理(theorems)。公設(postulates)、公理(axioms)都是不證自明,定義使推理中所用的名詞有明確的意義。定理則由上述三種法則以合乎邏輯規推導出來。
由一些公設、公理推導出來的概念,概念之間合乎邏輯一致性,就是一種形式化。
形式主義者認為數學是由公設所推導出來,公設不涉及真假問題。
以希爾伯特為首的形式主義者主張,算朮上的符號只是紙上的一些記號,全無意義,算朮是由類乎下棋的規則的一些任意的規則而成,按照這些規則,可以把那些記號加以操作使用。
邏輯主義:數學是由一門邏輯概念所推導出來的系統。邏輯主義的數學理論建立在邏輯之上,所以,以邏輯概念解釋公設系統中的未定義概念,也就是數學概念不是任意定義的名詞,而是可以代表我們的世界之性質的名詞,假如邏輯概念可靠的,則整個數學也是可靠的。
邏輯主義認為公理是數學的基礎,公理是真的命題,所以涉及真假。
認識論(epistemology)討論關於人如何認識世界的知識。
經驗主義:認為對世界獲取知識的最快方法就是以自己的感官去感覺。他們對理性主義大肆批評,例如理性的生活是不人性的,理智無法說明他或她是什麼,那麼他或是她就不存在了嗎?
經驗主義不同於理性主義,它不僅瞭解推理,也瞭解感官、功能、並使用知識產物的概念及語言。
經驗主義認為數學概念從我們對世界具體操作建立起來,因此必需接受生活經驗的考驗。
理性主義(rationalism):認為人的感覺、知覺有時難免會出錯,因此拒絕以感官經驗來斷定世界、真實、知識。他們認為理性的知識與感官的覺察是不一樣的,對世界的瞭解要以理性與邏輯。理性主義者如Descartes、Kant、Hegel、Spinoza等人。理性主義認為知識來自理性。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比較,舉例來說:
理──物質世界的存在是因為我們認為它存在,所以當你看到前面有一張桌子,是因為你認為有一張桌子在那(Descartes我思故我在)
經──物質世界是先於我們思考而存在的
擬經驗主義(quasi-empiricism):擬經驗主義不強調以經驗檢驗數學定理,也不認為有確定不變的數學知識。擬經驗主義認為數學並非在確定的根基上建立起可靠的系統,而是有時會有錯的知識,因此知識可以修改,也可以經常的修改。
數學的發展一開始是由一些粗略的歸納和猜測開胎,是一些非形式的發現,後來逐漸檢視其證明的可靠性,不的修正而使其更為精緻嚴密,而成為形式化系統。
實用主義的知識論:認為知識論來自於活動,來自於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在此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人不僅要用感官,同時也要用頭腦。例如,一個小孩看到火,就想去摸,在此之下,知識尚未形成。但是當火燒到手,就感到手痛,小道摸火與手痛之間的關係,此時才會形成知識。實用主義認為知識的發展是是日積月累而來的,而非一朝一夕可獲得的。而知識發展的目的即在於作為改善人生的工具,作為一種服務社會的手段,因此,實用主義者杜威也稱其哲學是工具哲學。
實用主義對於世界的主張包括,第一、世界是一個整體,包有許多的區分只是因為我們的語言中繪這樣去區分,其實是不可分的,例如,身體與心理,觀念與現象等。第二、世界是變動不居的,世界是不斷的流動、變化。由於肯定了變動性,因此也就否定了完美性、確定性。第三、世界是多元的,每個個體都有其特殊性,既然都有其特殊性,則所處的狀況不同,所面對的問題也就不同。
實用主義的教育主張包括了,第一、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杜威認為人一出生就有許多衝動,若是任由它們發展,不僅影響個體理智的發展,也會因為失控而影響他人。第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的方法,就是所謂的“ 科學方法“,包括了發現問題、提出假設、演繹假設、驗證假設。第三、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因為人既然需要行動,就不能盲目、機械地行動,一定要運用頭腦,善於思考。第四、培養生活的適應能力,主要的目標是要能主動地參與社會活動,積極地從事社會服務。第五,培養繼續學習的能力。
直觀主義:以伯勞威為首。這個學說的核心是否定排中律。認為,如果有一個方法能確定一個命題是正確或錯誤,那個命題才能算是正確或錯誤。常見的例子之中有一個就是這樣一個命題:“在π的小數計算中有三個連續的七”。即然已經求出來的π的值來說,並沒有三個連續的七,但是沒有理由假定在后來的一個地方這就不會出現。如果今后看來果真有一個地方有三個連續的七出現,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如果這樣一個地方沒有達到,那並不能証明后來不會有這樣一個地方。所以,雖然我們也許完全能証明是有三個連續的七,我們卻永遠不能証明沒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