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章 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和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以下共同特性:
① 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② 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③ 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系统。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都包括下列4种主要组成成分。
(1)非生物环境;(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划分为三大类群:生产者(自养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和分解者(又称还原者)。
生态系统可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大类一级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一级系统还可细分为更多的二级系统。如水生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也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高山、冻原等生态系统。二级系统还可以划分出三级系统,三级系统还可以分出四级系统等。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是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一般都有两类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四)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是单向的,通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是逐级急剧减少的,所以食物链就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有超过六级的。
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由低到高划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同样,如果以生物量或个体数目来表示,可以得到生物量金字塔或个体数目金字塔。
但是,当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时,其转移效率是很低的。下面营养级所储存的能量只有大约10%能够被其上一营养级所利用,其余被呼吸作用所消耗。这在生态学上被称10%定律或1/10律,也称林德曼效率。
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光合作用是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唯一有效途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分子的植物被称为“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境中,此为物质循环,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生物圈中碳、氮、磷、硫的循环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中碳的主要循环形式是从大气的CO2蓄库开始,经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碳固定,生成碳水化合物,其中一部分作为能量为植物本身所消耗,植物呼吸作用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通过叶面和根部释放回到大气圈,然后再被植物利用。
氮是形式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是生命的基本元素。
固氮的途径有三种。一是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氮,其结果是形成氨或硝酸盐。二是工业固氮(合成氨),这种固氮能力已越来越大。第三条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生物固氮,能够进行生物固氮的生物主要是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方面通过各种固氮作用使氮素进入物质循环,而通过反硝化作用、淋溶沉积等作用使氮素不断重返大气,从而使氮的循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磷是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生物的代谢过程都需要磷的参与,磷是核酸、细胞膜和骨骼的主要成分,它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生态系统中的磷全部来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经破碎、溶解在土壤水中,被植物吸收,再经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而在生物之间流动,待生物死亡后被分解,又使其回到土壤和海洋中。溶解性磷酸盐,也可随着水流进入江河湖海,并沉积在海底。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海底抬升为陆地,完成磷的大循环。
人类对自然磷的循环的干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量开采磷矿制造磷肥和洗涤剂,加速了磷的这种损失。据估计,在生物圈中,磷参与循环的数量目前正在减少,磷将成为人类和陆地生物生命活动的限制因子。第二,通过农田退水、大型养殖场排水和城市污水,将大量磷酸盐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淡水和海洋的富营养化。
空气中的污染物的种类很多,但因燃煤排放硫的强度大和空气中硫含量与人的健康关系最为密切,而把硫的浓度作为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指标。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生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未来分红回报规划.pdf
- 现代农业4项.doc
- 现代汉语名词槽关系系统中横类型的研究和设计.doc
- 现代汉语词典单音节同音词统计.pdf
- 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烟囱体的生长模式研究现状.pdf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扫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doc
- 现代海底热液沉积物中硫化物集合体和其单矿物之间的硫.pdf
- 现代管理学原理复习题.doc
- 现代盐水楔河口湾底沙推移速度的估算方法海洋科学.pdf
- 现代遗传学原理 课程.ppt
- 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200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2007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2007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Ⅳ城乡规划-湘教版200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中图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15)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鲁教版新版2018第1册-鲁教版2018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2020)闽教版(2020)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甘教版2022八年级下册-甘教版2022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统编版(部编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