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禅 宗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随着佛典大量传译和中国僧俗研习、体会的深入,佛教思想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佛教信仰也在民众中扎下了根。这个从外国移植来的宗教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新的根株枝叶。水土变异,橘化为枳。佛教逐步中国化,最后形成了中国化佛教。 隋唐五代时期的宗派佛教已完全是中国佛教,它与印度佛教已大异其貌。 宗派佛教的形成,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禅宗是完全革新的中国佛教 。 禅宗,又称“佛心宗”,传说的创始人是印度来华僧侣菩提达摩。实际的创始人是道信、弘忍。至弘忍弟子神秀与慧能,观点出现分歧,到慧能弟子神会,明确分立为北南二宗。后慧能一系的南宗禅法大盛,在诸宗中长期保持一枝独秀之势。 禅宗法系 禅宗把法系推至佛陀。假托一个“教外别传”的传说,说佛陀一日在灵山会上,拈金婆罗花示众,尽莫能解,唯弟子大迦叶破颜微笑,佛陀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 迦叶遂为西天初祖。经二十七传到菩提达摩(?-536)。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即东土初祖。 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 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到弘忍,禅宗教义才真正明确起来 至弘忍弟子神秀与慧能,观点出现分歧,到慧能弟子神会,明确分立为北南二宗。后慧能一系的南宗禅法大盛,在诸宗中长期保持一枝独秀。 禅宗的思想来源 佛教在中国的传承中,禅籍是最早传入中土的经典的一部分,习禅在中国有长久广泛的弘传(鸠摩罗什、慧远、竺道生、智顗)。禅慧双修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特征。 大乘中期如来藏思想的传译,为禅宗作了理论准备。 《楞伽经》:专讲禅法,其教理依据是如来藏思想,即一切众生心藏有本来清净的如来法身,即众生皆具佛性。 真谛介绍唯识阿赖耶缘起理论,主张八识中清净种子可以转依;马鸣所著《大乘起信论》,肯定内心本具的清净佛性是成佛的原因。 佛教禅观在中土的传承为禅宗的形成提供了教法上的依据,而禅学新思想的输入提供了教义上的依据。 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际上仍然离不开教理上的依据。相传达摩以四卷《楞伽》付嘱慧可;慧能以后更重视《金刚经》。《维摩》《起信》思想对此宗形式亦有很大关系。 但此宗在表现上却是对六朝以来繁琐的宗教义学与信仰实践的反动,企图摆脱一切经教束缚,用最为简洁清通的方法,依靠主观的证悟来实现宗教理想。 禅宗教义的核心: 对平凡人的自性清净心的肯定。 人性本自清净,自性清净心就是佛心。但它被染污了,因而不能实现。所以,涅槃、佛土、菩萨等等都不须外求,繁琐的宗教教条也不必研习,真正的解脱只在求净心。 这种宗风标新立异,代表了佛教中的一大变革。 禅宗的发展阶段 禅宗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思想观点的变化表明理论的逐步深化,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的思潮相呼应。 第一阶段以道信、弘忍及其弟子神秀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弘忍弟子慧能及弟子神会为代表 第三阶段以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为代表 第四阶段:南宗禅分裂为“五家七宗” (晚唐到宋初) 第一阶段:以道信、弘忍及其弟子神秀为代表 弘忍(601-674)俗姓周,从道信出家,永徽三年(652),道信付法传衣,在黄梅双峰山东冯茂山另立东山寺,称“东山法门”。 神秀(606-706),俗姓李,从弘忍出家,为东山寺上座。 这一系的禅法,重在“修心”。弘忍说: 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 神秀认为心如明镜,需勤勤拂拭,清除染污,这就是“凝心如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这样,就廓除了一切经典教条和烦难修证,把佛性的实现变成了心性修养功夫,把彼岸的追求变成了现实的理想。 在这种理论中,平常心不是清净心,清净心是修习的目标,平常心转化为清净心要一番渐修的过程。 第二阶段以弘忍弟子慧能及其弟子神会为代表 慧能(638-713),俗姓卢。咸亨三年(672)到黄梅东山寺为踏礁行者。 慧能:禅宗东土第六祖也。姓卢氏,三岁丧父。及长,家益贫。采薪贩卖养母。一日入市,闻人读金刚经。问其所得,谒黄梅山五祖弘忍禅师。五祖问曰:汝从何处来?答曰:岭南。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能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师知其为异人,使入碓房舂米,因称为卢行者。经八月,五祖知付授时至,使众徒各书得法之偈。时上座神秀书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能闻之曰:如吾所得,则不然。窃雇童子夜于壁间书一偈曰: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知之,潜入碓房,问曰:米白否?答曰:白未经筛。五祖以杖三打碓而去,能即以三更入室。祖乃授衣法。 去隐南方数年,仪凤元年正月至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印宗闻禅要,取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