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腔狭窄程度 直径狭窄程度 无狭窄 0 轻度狭窄 50% 中度狭窄 50%--75% 重度狭窄 75% 次全闭塞/闭塞 MDCT区分困难 狭窄程度意义: 冠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直径狭窄75%时,会引起冠脉血供与心机耗氧之中严重失衡,影响心功能和冠脉血流储备,进而出现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 冠脉狭窄50%,大部分不会引起明显心肌缺血。 轻度狭窄 未见有意义狭窄 管壁硬斑块 (血管正性重塑) 中度狭窄 男性,55岁;急性胸痛,但心电图正常。 重度狭窄、造影证实 CTA对斑块性质的评估 根据CT值,斑块分类: 1、脂质斑块:CT值-44-47HU。 2、纤维斑块:CT值25—117HU 。 3、钙化斑块:CT值126—817HU,相对稳定斑块。 4、混合斑块:上述成份的混合。 软斑块(非钙化斑块): 1、脂质斑块 2、纤维斑块 非钙化斑块较易破裂,导致ACS CPR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软斑块 纤维斑块 冠脉起源变异 (一)按起源分类: 1、异常的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或其他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及开口于冠状窦与主动脉分开的嵴以上; 冠状动脉在相应的窦内多开口 冠状动脉起源于另一个冠状动脉窦或心室,可以单开口或多开口。 起源于另一支冠状动脉主干的冠状动脉主干 所有冠状动脉均始于一个开口。 2、异常的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循环(肺动脉)影响心肌灌注,有潜在危险,需手术治疗。可见LM,LAD,LCX起源于肺动脉。 3、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最常见) (二)按是否影响心肌灌注分类 1、影响心肌灌注 冠状动脉瘘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 肺动脉 先天性冠状动脉缺如或狭窄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 单支冠状动脉 2、不影响心肌灌注 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窦 前降支开口于右冠状窦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男,54岁,发作性夜间胸闷憋气6年。CT示右冠开口于左窦,起始部受压(箭头),余冠状动脉未见异常。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CT示左回旋支单独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绕过无冠窦和左房之间走形,发育细小。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左冠 右冠 女,67岁,活动后心慌气短1年。CT示右冠直接起自左冠脉根部,发育细小。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女,64岁,活动后胸闷,心前区不适5年。CT示冠状动脉单冠畸形;单支病变,累及前降支起始部。 右冠起源于左侧冠状窦 左冠起源于右冠状窦 右冠开口于窦外 (VR)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左冠开口于窦外 回旋支缺如 (VR)左回旋支缺如 并行LM(LAD及LCX分别起源于左冠窦) 左回旋支与后降支异常连接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壁冠状动脉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组织的浅层,若某部分或几部分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这段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多发于前降支中段,合并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时,病变均位于心肌桥近端;心肌桥更多见于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中。 前降支中段狭窄的肌桥 冠状动脉斑块的病理学演变 Ⅰ 期:动脉粥样硬化前期: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表面并向血管内膜迁移。 Ⅱ 期:脂纹和脂斑:在局部血管内膜被充满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浸润,一小部分为富含脂质的平滑肌细胞侵及。 Ⅲ 期:细胞外和泡沫细胞内脂质以及平滑肌细胞的数量已增加。 Ⅳ 期:细胞外脂质汇合到斑块中心,平滑肌细胞在脂核外面形成包膜。 稳定斑块: 冠状动脉斑块的分类 易损斑块: 斑块的纤维帽完整,其内平滑肌细胞丰富,脂核所占比例小,斑块合并钙化甚至全部纤维化。 脂核所占斑块体积超过40%,伴大量的巨噬细胞,斑块内无胶原纤维,斑块帽薄且平滑肌细胞数量少,斑块容易受侵蚀和发生破裂,形成血栓突向管腔。 CTA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评估内容 冠状动脉斑块的部位(按冠脉15分段定位)、范围(局限、节段、弥漫)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形态学改变,包括狭窄程度、重塑情况(正性重构、负性重构)。 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软、纤维、钙化、混合斑块) 斑块病变范围: 局限性:1cm 节段性:1--2cm 弥漫性:2cm 局限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