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 这种写法别具一格,诗人往往把本无关联的景物人事与情理联系起来,虽有悖常理,却别开生面,更巧妙曲折地表现着复杂的感情。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写“香菱学诗”,作者通过香菱谈她学诗的体会时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在文学中,无理和有情,常常成为一对统一的矛盾。 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人的情感达到一种强度时,智性的认识和判断会减弱,当那种强烈的情感到了一种临界点时,人的主观状态便进入一种物我一体、主客混同、真假不辨、美丑不分、亦真亦幻的心理状态。 古人云“理有者,情必无;情有者,理必无”,中国古诗词在审美追求上讲究的言外之意、味外之趣,无理而妙,痴情真趣,说的也是这一道理。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用语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染。后两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则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这位少妇因盼夫婿情切而突然异想天开,想到潮水有信,而怨夫婿还不如“潮有信”,进而还想到弄潮之人,后悔自己没早嫁给他,这闺阁之想,端的是“无理”之极。其实,这正是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示了闺中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更深刻地展示了这她的苦闷和怨恨心情。从道理上讲,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少妇宁愿“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奈语。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之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罢了。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 《一丛花令》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词的结尾两句,化用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词人写少妇细细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嫣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她们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写出少妇忽然无端对自然界的桃花和杏花羡慕起来,羡慕她们晚春之时还知道把自己嫁给东风,自己却自愧不如。其实,桃花和杏花只是在季节的晚风中飘落,思妇怀着深深的怨恨,说“桃杏犹解”,言外之意是怨嗟自己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以致无所归宿。词句正是通过这种于理不通,与常情相悖的写法,委婉而深致地写出了思妇相思怨别之情以及对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忧伤。 “无理而妙”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事理、语词。 一、事理上的“无理而妙” 指违反一般生活情况及思维逻辑,以“无理”的描写和叙述,更深刻地表现事物特征或个人感情。通常有三种情况: (1)从人的角度道其“无理”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亡国之君李煜羁留汴梁,难免产生故国之思,凭栏远眺“无限江山”自在情理之中。然而他竟道出“独自莫凭栏”一语,为何?原来,凭栏南望,又会勾起酸楚的思绪。“莫凭栏”这一无奈下的“无理”之语,恰恰道出词人思国之切,失国之痛。 曾公亮《宿甘露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按常理,大江是不可开窗放入的,但是,开窗北望,目光掠过林莽千峰,壮阔的长江卷起拍天之浪,恍如向窗奔腾而来。这幅眩目惊心的画面生动表现了长江恢宏的气势。其笔触之恣肆,造语之神奇,正可谓“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滚滚笔头倾”(苏东坡)。不惟如此,它还表现了这位以年老自请罢相,力荐王安石的贤相广阔的胸襟、非凡的气度。 ? (2)从物的角度道其“无理” 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意,不遣柳条青。 “春风”不知离别之苦,也不能决定柳条是否发青。李白却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春风不让柳条发青,是怕离别之人又饱受别离的苦楚,从而道出人的普遍情感:别离之哀。 贺铸《踏莎行》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花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红色的莲花能“嫁春风”么?不能。其“红花脱尽芳心苦”能归咎于秋风么?也不能。然而这“无理”之语,却是词人人格与际遇的写照。不“嫁”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