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4《伟大的出征》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航天大国的行列,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所以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出征”。 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世界瞩目”、“国人自豪”表明了杨利伟受命出征的巨大影响力。 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来了,捧着乐器的军乐队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这一天,中国人已经渴望了很久。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年。 嫦娥奔月 明代万户 敦煌飞天图 曙光号 研读第二部分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圈出让你感受这真是一个“伟大”时刻的词句,写出你的理由和感受。 我会学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 我会学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我会学 “是!” 我会学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我会学 我会学 三个定格的顺序能否调换呢?为什么?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不能改变顺序。因为这是一个有着逻辑顺序的排比句,按照范围和意义从小到大排列:记者的镜头-----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一个比一个重要,一个比一个更有意义,一个比一个更激动人心。这种逻辑顺序,是情感高潮的推进,不能改变。 我会学 默读第三部分,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 ” “ ” 伟大的出征 一飞冲天 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神舟”五号一飞冲天,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 检查预习 瞩 涵 瞬 阁 综 蕴 摩 gé zōng yùn mó zh? hán shùn 检查预习 问天阁 综合 世界瞩目 蕴涵 瞬间 摩托车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围绕着“伟大的出征”课文是分几部分写下来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 我会学 1—10自然段,写杨利伟即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飞天之旅,人们无比激动地为英雄送行。 11—16自然段,写的是杨利伟接受了总指挥的命令,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将永远载入史册。 17—20自然段,写杨利伟告别了战友和送行的人们,与神五一起飞向太空。 品词析句 理解感悟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把你认为能表达“伟大”的词句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作上批注。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为什么说杨利伟是英雄?这次出征伟大在哪? 神圣的事业,严峻的挑战 转椅试验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 神圣的事业,严峻的挑战 低压缺氧训练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 开拓性、高风险的事业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飞行时,发生爆炸,7名航天员当场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杨利伟,男,汉族 ,辽宁人, 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航天特级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