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法研究式改革 .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法研究式改革

中国经济法研究模式改革   我国经济法和经济法学已经走了整整三十年的道路。三十年来,经济法学研究白手起家、开拓创新,打拼出一片广阔的天地。虽然经济法学研究的分歧与争议还依然存在,但共识越来越多。我国经济法研究已脱离稚气正逐步走向完善。我们在欣喜之余也需意识到经济法研究还不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这些问题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亟待解决的是经济法研究范式偏离我国现实的问题。基于此,陈云良教授提出了“转轨经济法”的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和研究的深化有利于矫正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长期潜在的问题。然而,李昌庚先生在《转轨经济法学:一个容易误读的概念》中提出了质疑,对转轨经济法理论提出了批评。我认为李文忽视了我国经济法发展的特有规律,严重误读了陈云良教授的转轨经济法理论。为了形成正确的研究基础,树立正确的研究目标,有必要对陈云良教授的转轨经济法理论进行进一步探讨,以促进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发展。   一、我国当前经济法研究的反思   肇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法的成长了决定性作用。经济法研究紧随经济改革的步伐,其轨迹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前。随着对国外法学的介绍以及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的开展,经济法研究如星星之火燃烧起来,提出了许多学术观点,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以1992年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契机,经济法学界对旧经济法诸论进行反思和扬弃,把经济法研究的目标瞄准了市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经济法理论。代表性的经济法学说主要有经济协调关系说、需要干预关系说、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国家调节关系说、新经济行政关系说、限定的纵横经济法说等。三十年来,经济法研究的共识越来越多,但仍然存在较多乱相。许多经济法学者不无忧虑指出了经济法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李昌麒教授认为:现有经济法理论存在三个脱节:经济法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经济法总论与分论的脱节;外国与中国脱节。吴越教授认为:在经济法学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面临巨大困境的现实,经济法学偏重形而上而忽视形而下的现象具体表征在于,经济法关注自身理论的建构而忽视这种理论对经济法现实的及时回应。许明月教授认为:经济法学逐渐脱离了法学研究的本来轨迹,其结果是,不仅经济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澄清,在外界看来,对经济法的认识更是一团雾水。经济法学逐渐成了人们无法捉摸,更无法把握的“玄学”。秦国荣教授认为:经济法学界在其基本理论研究问题上存在着思想混乱、观念落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现象,这使得经济法学界面对丰富生动的社会经济变革始终难有作为。综合上述经济法学者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法学研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经济法研究忽视中西方经济法产生与发展存在的差异,把成熟市场经济为基础西方经济法当作普遍规律,导致理论研究严重脱离实际。中国与西方经济法在产生的经济基础、内在原因与直接动因、法制大环境、文化底蕴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中西方经济法有着不同的产生发展道路和规律。忽视两者的差异,把西方经济法的规律当成“普世”真理,这样必然导致我国经济法研究脱离中国实践的需要。   经济法研究无法回应和解决中国实践中需要其解决的问题,中看不中用。经法济研究偏重形而上的理论思辨而忽视形而下的现实问题,研究的往往不是转轨时期的“真问题”,导致理论与实践不相吻合。经济法研究对法制建设的贡献很少,其成果在经济法学界之外影响有限。   经济研究无法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保持适当的距离,受政治、经济政策影响大,缺乏应具有的独立品格。经济法多数学术观点尾随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而改变,缺乏应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经济法研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跟屁虫”,无法为改革提供指导作用。   经济法研究无法形成有机的理论   体系和公认的基本范畴。经济理论与制度研究“井水不犯河水”,相互分离,无法使理论与制度形成统一和完整的体系。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有过无数的纷争与论战,但是,我国经济法的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没有形成大家公认的标志经济法特性的基本范畴。   我国经济法研究之所以存在上述根本性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范式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当前,主流经济法学无不从市场失灵基本假设出发,推演出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协调、干预或管理。众所周知,市场失灵源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因市场所固有的缺陷而引发市场在配置资源时所出现的低效率甚至负效率状态。在西方,其大规模凸现并引起国家的干预出现在市场充分发育之后。而我国当前还处于市场经济的构建阶段,大量的资源配置领域处于没有市场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状况。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不完善问题,而不是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市场失灵假设不符合我国国情。以市场失灵作为经济法基本假设的研究必然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