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ppt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其他 1.血液净化:危重症患儿有条件时可以开展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目前尚无具体推荐建议。血液净化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有助于降低“儿茶酚胺风暴”,减轻炎症反应,协助液体平衡和替代肾功能等,适用于第3期和第4期患儿。 2.体外生命支持:包括体外膜肺(ECMO)、体外左心支持(ECLVS)、或ECMO+左心减压(LV vent)等。适应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合并心肺衰竭的危重型患儿。 (十)恢复期治疗 针对患儿恢复期症状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各脏器功能尤其是神经系统功能的早日恢复。 (十一)、中医药治疗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瘟疫”范畴。疫毒经口鼻而入,湿热侵袭脾肺,外发四肢,上熏口咽,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咽痛、流涎、纳差、便秘等症状,重症者邪毒炽盛,湿热生风,表现为高热、易惊、肌肉瞤动,甚则内陷厥阴,致神昏、厥、脱。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且婴幼儿系稚阴稚阳之体,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本病重症传变迅速,应密切观察、积极救治。 1.普通型:脾肺湿热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2.重症: 初期:湿热动风证。 治法:解毒化湿,息风定惊。 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极期:邪入心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益气固脱。 基本方药:安宫牛黄丸合参附汤或生脉散加减。 恢复期:气阴不足证。 治法:益气养阴,化湿通络。 基本方药:生脉散加减。 十、预防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措施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EV-A71型灭活疫苗于2016年在我国正式上市,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等进行消毒,75%乙醇和5%来苏对肠道病毒无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武威市中医院儿科 苏国玉 2018.05.16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4-6月高发,部分地区10-11月出现秋季小高峰。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广泛接种,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及临床救治手段已有提升,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标准 七、鉴别诊断 八、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九、治疗 十、预防 一、病原学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 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二)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吸入病毒污染的空气(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消化道传播)也可发生感染。 (三)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接种EV-A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 三、发病机理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结合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病毒和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浆内脱衣壳,转录,组装成病毒颗粒。 肠道病毒主要在扁桃体、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结大量复制后释放入血液。 EV-A71具有前角神经组织嗜性,是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最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肠道病毒。 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循环衰竭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死因,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神经、体液和生物活性因子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病理改变 尸检和组织病理检查发现: 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以胃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为主); 神经组织:脑干和脊髓上段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嗜神经现象、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单核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血管套形成、脑水肿、小脑扁桃体疝; 肺部:肺水肿、肺淤血、肺出血伴少量的炎细胞浸润; 其他:心肌断裂和水肿,坏死性肠炎,肾脏、肾上腺、脾脏和肝脏严重的变性坏死等。 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二)临床症状体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手足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