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件附件-暨南大学科技处.doc
暨南大学拟推荐2014年度 HYPERLINK 9/Cutech/login.t \t _blank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项目的公示
项目名称:基于纳米关键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系列研究与应用
完成人:李富荣,周汉新,齐晖,任莉莉,邓春艳,李青,孔小丽,郭跃华,鲍世韵,黄同海,严文辉 ,韩涛,颜秋平,苏科,曹君剑
完成单位:暨南大学
简介:本项目属于临床医学领域,是基于建立的医用纳米关键技术,开展了系列临床疾病诊断试剂盒和肿瘤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进步。
本项目利用激光感应复合加热蒸发合成法,以CH4为碳源,制备出具有超顺磁性的纳米
碳包纯铁微球(Fe@C)。磁响应力是Fe3O4的2.4倍,解决传统磁性微球磁靶向性差、易氧化的问题。在复合微球的表面接入了6个碳链的“手臂”后,再链接抗体,制备的具有超顺磁性的纳米免疫微球,解决了由于空间的位阻导致免疫微球不能与细胞充分接触问题。研制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磁性微球,富集T淋巴细胞亚群后不需分离即可直接细胞培养和检测。将细胞富集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研制的肺癌、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富集与检测试剂盒,可在5×l07个PMBC中可检测到1个肿瘤细胞,特异性可达到100%,为临床发现隐形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及指导患者术后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将金包铁纳米粒作为富集和报告系统与与免疫层析技术相结合,研制的快速、超微量大肠杆菌O157:H7检测试剂盒,检测灵敏度可达103CFU/ml,在30分钟内完成检测,解决了病原微生物现场快速检测的问题,对于商检、海关、出入境等食品管理的现场病原微生物的快速筛查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将双标记纳米金生物探针和纳米免疫磁珠富集技术相结合,将蛋白的检测转化为对核酸条码片段的检测,研制的核酸条码法超微量PSA检测试剂盒,无需PCR就能检测到1fg/ml,为临床超微量蛋白质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以碳包纯铁纳米纳米磁粉为内核,通过纳米笼和活性碳双重载药机制,建立了短、中、长可控释的抗肿瘤药物载体,在体内具有长循环和缓释特性,以及靶向和热疗双重治疗作用,显著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治疗作用。
本项目建立的医用纳米核心技术,已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微芯生物技术公司、深圳易瑞科技生物技术公司等十多家单位应用,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创建了纳米医药与无创伤诊断工程实验室,及医用纳米研究技术平台。纳米磁性免疫微球制备专利技术已特许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使用,开发的组织/细胞DNA/RNA磁珠提取试剂盒,2011-2013年总销售1612.66万元,新增利税192.20万元。已在SCI等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42 篇(其中SCI 9篇,CSCD33篇),被引用306次,单篇最高被引26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3项已授权)。被特邀在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报告15次,举办国家和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3次。在研究过程中,还培养多名优秀科技人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0名。
项目名称:有机硒的化学设计、生物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
完成人:陈填烽,郑文杰,黄荫成,黄峙,白燕,周美云
完成单位: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简介:本项目属于无机化学学科,是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国际前沿课题。
微量元素硒在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开展有机硒的发现、设计合成与作用机制的研究,可推动化学学科发展,促进化学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有机硒为研究对象,以生物活性为导向,设计和合成了9个系列84种新型有机硒化合物,系统地开展了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提出了有机硒设计的新策略和新方法,深化了对硒的化学结构、活性与作用机制相关规律的认识,促进了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协同创新, 对微量元素的生物医药应用和作用机制探索做出突破性的贡献。主要成果包括:
建立了有机硒设计合成新方法。基于氧、硫及硒(VI主族元素)的化学相似性,利用氨基与二氧化硒的亲电环化反应,建立了微波辅助固相合成等多种快速高效合成方法,获得了苯并硒二唑、嘧啶并硒二唑、喹喔啉苯并硒二唑、苯并噻二唑硒二唑、硒醚及硒氧杂环等9个系列84个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与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评价,同时开展构效关系分析,为合理设计和寻找有效的含硒化学药物提供理论指导。
系统研究了有机硒的抗肿瘤作用机理与作用靶点:在多种体内外模型中,综合应用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学科的手段及方法,研究所合成硒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发现新的作用靶点。阐明了有机硒对p53、MAPKs,AKT及uPA等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发现了不同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窜扰,证明了有机硒与TrxR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