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南中叠统栖霞组海相烃源岩形成的地球物学过程ViewTableof
华华南南中中二二叠叠统统栖栖霞霞组组海海相相烃烃源源岩岩形形成成的的地地球球生生物物学学过过程程
刘喜停, 颜佳 , 薛武强, 马志鑫 and 李波
Citation: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444, 1185 (2014); doi: 10.1360/zd-2014-44-6-1185
View online: /doi/10.1360/zd-2014-44-6-1185
View Table of Contents: /publisher/scp/j ournal/SSTe/44/6
Published by the 《中国科学》杂志社
AArrttiicclleess yyoouu mmaayy bbee iinntteerreesstteedd iinn
古近纪湖相烃源岩形成的地球生物学过程
SCIENTIA SINICA Terrae 4444, 1206 (2014);
海相碳酸盐烃源岩评价的地球生物学方法
SCIENTIA SINICA Terrae 4411, 895 (2011);
巢湖地区栖霞组碳酸盐烃源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SCIENTIA SINICA Terrae 4411, 873 (2011);
华南早-中二叠世筳类物种分异度变化过程的统计验证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in Chinese) 3344, 1041 (2004);
华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in Chinese) 3355, 927 (2005);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4 年 第44 卷 第6 期: 1185 ~ 1192
SCIENCE CHINA PRESS
专题: 地球生物学前沿
论 文
华南中二叠统栖霞组海相烃源岩形成的
地球生物学过程
① ①* ① ② ①③
刘喜停 , 颜佳新 , 薛武强 , 马志鑫 , 李波
①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4;
②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都 610081;
③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
* 联系人, E-mail: jxyan@
收稿日期: 2013-04-27; 接受日期: 2013-09-02;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4-05-0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2011CB8088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资助
摘要 华南中二叠统栖霞组海相烃源岩是中国南方四套区域性烃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关键词
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 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中二叠世栖霞期具有较 栖霞组
烃源岩
高的初级生产力和相对缺氧的环境, 但是对于高生产力和缺氧环境的形成机制一直存有争议.
生产力
本文利用地球生物学正演评价的思路, 整合研究程度相对较高的四川广元上寺剖面的研究成
古氧相
果, 对华南栖霞组海相烃源岩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 利用现实主义原理, 恢复了栖霞期的古 地球生物学
洋流格局, 认为较高的生产力是海平面上升诱发的赤道上升流的结果, 其营养元素来自沿赤道 华南
自西向东的赤道潜流. 高生产力输出大量有机质而消耗水体中的可溶氧, 形成栖霞组独特的古
氧相特征. 在水体较深的生境型中, 有机质经过厌氧氧化作用而被保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