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洋过海历史上两岸往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飘洋过海历史上两岸往来

第二章 飘洋过海——历史上两岸往来 第一节 台湾名称的由来 “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文献史料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几经变化,始称“夷”,隋、唐、宋、元时称“琉求”、“琉球”、“留仇”、“流虬”、“岛夷”等,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明代漳、泉人入台,每为天气所虐,居者辄病死,不得归。故以埋冤名之,志惨也。其后以埋冤为不祥,乃改今名,是亦有说。” ——连横《台湾通史》 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统一台湾后设立台湾府,自是台湾逐渐成为全岛的名称。 第二节 移民与台湾社会 土地的匮乏和长年的战乱是移民的主要原因。自东晋迄唐宋五代以来,战乱不止,加上黄河地区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因此许多北方汉人南迁。闽粤人口激增,形成人口的压力。史料记载:“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田少民多,出米不敷民食”,只得向台湾和南洋移民,以寻求生路。 “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同,坡垅相望,乃有七澳居其间,各得其名,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有草有木,土瘠不宜禾稻,泉人结茅为屋居之,气候常暖,风俗朴野,人多寿眉,男女穿长布衫,系以土布,煮海为盐,酿秫为酒” ——汪大渊《岛夷志略》 闽粤地区渡海赴台的出发地点,有28处之多,主要分布在福建沿海,它们是福州闽江的台江泛、马尾港、长乐之潭头港;兴化府有兴化湾、平海湾;泉州府有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澳、围头;同安之刘五店、澳头;惠安之小蚱港、峰尾、黄奇、厦门港;漳州府有诏安湾、东山之前河、湾角、宫前、云霄港、漳浦之浮头港、将军港、港尾、牛尾、长泰港、龙海之石码、海澄之海门。 台湾彰化县秀水乡 “陕西村” 台湾陕西村“陕西文物馆” 内供奉着乌面将军 移民入台,台湾经济得以发展的同时,台湾的土地制度,租佃制度都得到发展。 移民还与台湾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交往,与东岸居民,与高地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