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掌握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之技巧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诗歌鉴赏之技巧 2、借物咏怀。 古典诗歌常用某些事物来隐晦的表情达意,历代相沿成习,形成套路。 如(1):写送别和离愁所借之物有:柳(杨柳、折柳)梅(折梅、残梅、梅花)残月、长亭、短亭、关山、玉关。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诗歌鉴赏之技巧 如(2)、写羁旅、愁绪(离愁)所借之物有:寒蝉、西风、归雁、夕阳、残照、子规(杜鹃、杜宇、)鹧鸪、笛、管等。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诗歌鉴赏之技巧 3、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清新美好的春光触动了诗人滞留异乡的伤感,作者以乐景写悲情,抒发了羁旅感慨,感情深沉而含蓄。 诗歌鉴赏之技巧 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 疾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首咏物诗借耕牛终生辛苦,为人造福,但到老病时却遭人遗弃的经历,慨叹人间的不平。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态,表示忠心祖国、报效众生的信念绝不动摇。 诗歌鉴赏之技巧 5、借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当朝时事。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借咏古事以抒今怀,以壮心犹存的廉颇自喻,表达了自己忠良用心反遭猜忌冷落的抑郁愤懑之情。 诗歌鉴赏之技巧 6、叙事抒情。古风作品,在叙事中抒发作者的感慨。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诗歌鉴赏之技巧 二、修辞手法 1、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运用比喻,能突出景物的生动形象,强化特定的意境;在议理抒情时运用比喻,则能以生动形象强化表情达意,深化诗歌的主题。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以“水”比“夜色”比“柔情”别有韵味。 诗歌鉴赏之技巧 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人将“南风”人格化,突出描写“南风”偷偷吹开门,悄悄翻动书页的“老朋友”形象,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有南风作伴的宁静恬适的心情。 诗歌鉴赏之技巧 3、夸张。我国古代诗歌常用夸张手法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生活。 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在苦难中煎熬的遗民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之技巧 4、对比。运用对比把描写对象区别得更清楚,可以更鲜明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 如: 陶者 梅尧臣 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的揭露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