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南大学《工程力学(I)》试卷 2006年1月
PAGE
PAGE 1
海南大学 理工 学院
2006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工程力学(I)》试题(B卷)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水笔、圆珠笔、铅笔、直尺、橡皮和无编程功能的计算器 。
得分 阅卷教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在括号内填写所选答案前的字母)
得分 阅卷教师
( ) 1. 平面汇交力系合力不为零,向平面内汇交点以外一点简化,其结果:
可能是一个力,也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只可能是一个力。
只可能是一个力偶。
只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 ) 2. 如图所示平面桁架处于平衡,其中内力为零的构件的根数是:
F
F3
F1
F4
F2
(A) 5根。
(B) 6根。
(C) 7根。
(D) 8根。
( ) 3. 如图所示,F1、F2(方向如图,大小为正)分别作用于刚体上A、B两点,且F1、F2与刚体上另一点C点共面,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F
F1
F1
F2
A
B
C
在A点加一个适当的力可以使系统平衡。
在B点加一个适当的力可以使系统平衡。
在C点加一个适当的力可以使系统平衡。
在系统上加一个适当的力偶可以使系统平衡。
( ) 4. 关于低碳钢的力学性能,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低碳钢在拉伸试验中,其变形可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
在屈服阶段,应力波动不大,通常将上屈服强度称为材料的屈服极限。
在强化阶段,通过冷作硬化可以提高材料的比例极限和塑性变形能力。
低碳钢属于塑性材料,所以只可能发生塑性屈服破坏。
( ) 5. 材料力学中,弹性模量E与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Iz的乘积EIz表示杆件的:
(A) 拉伸(压缩)刚度。 (B) 扭转刚度。
(C) 弯曲刚度。 (D) 弯曲截面系数。
二、得分 阅卷教师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得分 阅卷教师
xyO2a2a2aD
x
y
O
2
2
2
D
yc= 。
形心主惯性矩:
Ixc= 。
2.如图所示,右端固定的阶梯形圆截面杆ABC,同时承受轴向荷载F1与F2作用,已知F1=20 kN,F2=50 kN,AB段直径d1=20 mm,BC段直径d2=30 mm。则杆内最大的轴力(绝对值)发生在 段,其大小为 ;杆内横截面上最大的正应力发生在 段,其大小为 。
F
F2
F1
F1
F1
A
B
C
3.如图所示,等直圆截面杆AB的一端A固定,杆上承受一集度为m的均布力偶矩作用。则距B端为x的任意横截面的扭矩为 ,横截面B相对于A的扭转角为 。
m
m
x
l
A
B
得分 阅卷教师三、计算题(共56分)
得分 阅卷教师
1.(12分)平面构架由直杆AB、直角曲杆BCD和直杆DE铰接而成,所受荷载和尺寸如图所示。不计梁的重量及摩擦,试求支座A和E处的约束力。
M
M
q
A
C
B
E
D
2
a
a
2.(15分)物块A和B自由叠放在水平固定面上,如图所示。物块A的重量GA=10 N,它与物块B之间的静摩擦因数fA=0.21,而动摩擦因数=0.20。物块B的重量GB=10 N,它与水平固定面之间的静摩擦因数fB=0.25,而动摩擦因数=0.24。今在物块A上作用F=8 N的力,α=30o 。不计滑块尺寸,试分别判断两物块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并求各摩擦力。
F
F
A
B
α
3.(9分)作图示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并指出剪力和弯矩的极值。
M
Me =10 kN·m
q=2kN/m
A
C
B
4m
F=2kN
D
2m
2m
4.(10分)T形截面铸铁悬臂梁,尺寸(单位:mm)及荷载如图所示。材料的拉伸许用应力[ σt ] = 40 MPa,压缩许用应力[ σc ] = 160 MPa,截面对形心轴zC的惯性矩IzC = 10180 cm4,h1 = 9.64 cm,试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计算该梁的许可荷载[ F ]。
A
A
F
1400
600
B
FB
F1
2
C
yC
zC
150
250
50
h1
h2
50
C
FB
F1
5.(10分)利用叠加原理求图示等截面直梁中截面C的挠度和转角。q、l、EI均为已知。
A
A
B
C
q
附表:简单荷载作用下梁的挠度和转角
A
A
B
l
悬臂梁
x
y
θB
wB
梁的简图
端截面转角
端截面挠度
l
l
Me
l
l
F
l
l
F
al
q
q
l
海南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