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第五章.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针灸疗法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针灸学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与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学的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机体的作用镇痛,调整和增加机体防御能力,增强人体抵抗力。 现存最早的论述针灸的专书,晋代皇甫谧编著的《针灸甲乙经》(公元282年) 。 确定了349个腧穴的位置、主治、操作,介绍了针灸方法、宜忌和常见病的治疗。 影响最大的是《针灸大成》(公元1601年),该书现有40余种版本,并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在已命名的穴位共有360多个。 第一节 经络与腧穴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运行气血的通路。 作用: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记数的浮络、孙络等。 经络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十二经脉即手三阴(肺、心包、心)、手三阳(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胃、胆、膀胱)足三阴(脾、肝、肾)的总称。它们隶属于十二脏腑,阳分少阳、阳明、太阳;阴分少阴、厥阴、太阴。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厥阴—— 肝经,足少阳——胆经。 十二经脉的作用:主要是联络脏腑、肢体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十二经脉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手、足三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循行规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阳胆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十四经脉: 奇经八脉中任、督二脉与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脉”。 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2.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称作腧穴。 腧穴的定位: 1.骨度分寸; 2.解剖标志; 3.手指同身寸; 4.简便取穴法。 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经穴) 2.奇穴(经外奇穴)。 3.阿是穴。(天应穴) 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如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内关对心率的双重调节作用。大椎退热。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 一、针灸治疗作用 1.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 2.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偏补的腧穴如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膏肓,扶正时多用。偏泻的腧穴如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穴。双向调节作用的如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 3.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可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 “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二、针灸治疗原则 1.清热与温寒 (1)热则疾之 ; (2)寒则(温之)留之 。 2.补虚与泻实 (1)虚则补之:治疗原则是用补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性病症。 (2)陷下则灸之: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 (3)实则泻之:实证治疗原则是用泻法。 (4)宛陈则除之:“宛陈”泛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 (5)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脏腑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