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区-上海科委.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城区-上海科委

科技发展研究 第 5 期 (总第398 期)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2015 年 03 月 03 日 编者按:2014 年5 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创新城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的新趋势》 研究报告,重点探讨了创新城区与传统创新区的主要区别,归纳了创新城区的主要内涵、构 成要素及模式类型。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整理了该报告 的核心要点,总结了美国创新城区发展的主要经验,并针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 技创新中心”提出若干启示与建议。供参考。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专题系列简报 打造“创新城区”,推动城市创新 —— 《创新城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的新趋势》报告解读 创新区域的建设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2014 年 5 月,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了《创新城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 的新趋势》(The Rise of Innovation Districts: A New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merica )研究报告,提出了“创新城区(Innovation Districts )”的概念,归纳了创新城区的要素,总结了创新城区的类型。 一、创新城区的内涵特征 1   创新城区在全球范围,特别是在美国迅速发展,与其独特的内涵 特征、空间模式和创新机制密切相关,这也是创新城区区别于传统创 新区的主要特征。 一是超越“硅谷模式”的创新空间。创新城区是集聚高端研发机 构、企业孵化器及促进机构、企业集群和创业企业的城市空间,具备 物理空间的紧凑性、交通的通达性、技术的网络性,以及居住、办公 与零售功能的混合性等特点。其特性表现出对50 年来以郊区选址、 空间隔离、汽车通勤、忽略综合服务功能为特征的“硅谷”创新空间 模式的颠覆。 二是中心城市的“开放创新”机制。创新城区的出现揭示了一种 新的发展趋势:创新型企业与创新型人才趋向于集聚或迁移到空间紧 凑且基础设施便利的中心城市。创新城区“由交通体系连接、由新能 源支撑、由数字科技联网、以咖啡作为媒介”充分体现出“城市特质 (Cityness )”。相比环境优良的绿色区域,知识密集型企业更倾向于 将关键部门布局在接近其他企业、研发实验室以及大学的区域内,进 而分享创意,形成一种“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 )”的机制。 二、创新城区的构成要素 创新城区与传统的商业区、居住区,以及依托公共交通枢纽的城 市活力中心均有较大差异,可以从构成要素上得以体现。 一是经济要素。包括创新驱动者、创新培育者和社区服务体系三 个方面。其中,创新驱动者主要为以市场化为目标,开发前沿技术、 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机构、医疗机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与企业家等 2   力量;创新培育者主要包括为创新型经济服务的孵化器、加速器、概 念论证中心、技术交易平台、业务共享空间、地方高校、就业培训企 业、提升专业技能的社区学院,以及部分法律咨询机构、专利律师和 风险投资公司等;社区服务体系包括医疗诊所、商店、酒店、咖啡馆、 小型宾馆、地方零售网点等,不仅能够满足城区的消费需求,而且能 够提升新型区域经济背后的社会互动程度。 二是物理空间要素。包括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物理空间,以及连 接创新城区与大都市区的物理空间三个部分。其中,公共领域物理空 间是对公众开放的空间资源,具有数字化的可通达性,形成环境技术、 数字系统与物理空间的融合;私人领域物理空间往往源于传统类型的 资产,如多阶层住房、社区服务零售店、研发与商务复合体等,经过 重新设计改造以服务创新型人群,但主要为私人拥有;连接创新城区 与大都市区的物理空间为一系列旨在消除区域间壁垒、增进区间联系 与连通性的空间资源,包括自行车专用道、步行道、步行街以及活力 公共空间等。 三是网络要素。按照行为体之间的联系频度、相互关系的情感强 度、互动行为的互惠程度不同,有连接的强、弱之分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