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评 孙立人 戴安澜 卫立煌 [美]史迪威 抗战名将,在第二次滇缅战争中击毙大量日军,有“丛林之狐”的美称。 抗战名将,曾参加台儿庄战役,在同古战役中牺牲,是二战中首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抗战名将,曾指挥忻口战役,在第二次滇缅战争中指挥远征军反攻日军。 二战期间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等职。 * * 导 导 学习时间:2分钟 张自忠 卫立煌 李宗仁 傅作义 杜聿明 王耀武 孙立人 戴安澜 薛岳 赵登禹 国民党抗日十大将领 第二十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1、掌握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了解豫湘桂战役的结果;正确评价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和局限性。 2、利用地图和影像资料,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的经过和结果;通过对比上述会战和战役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对比国共两党持久战略的异同,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3、体会国民党官兵英勇抗击日军的大无畏精神,认识到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思(基础感知) 学习时间:13分钟 1. 台儿庄战役 (1)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_______。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_________,再合攻徐州。 (2)时间:_______年____月。 (3)指挥官:__________。 (4)结果: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___取得的__________________,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思(基础感知) 2. 保卫大武汉 (1)背景:(1)_______年____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_______。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 (2)重要战役:________战役。 (3)结果:a.中国军队于_______年____月有序撤出武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b.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_______;c.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________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4)影响:广州、_______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___。 思(基础感知) 学习时间:13分钟 3. 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_______,均未得逞。 (2)时间:_______年____月。 (3)结果:获得会战胜利。 (4)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____________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4. 豫湘桂战役 (1)时间:_______年初。 (2)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3)原因: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时间:7分钟 议(深入学习) 1. 依据教材内容,评价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滇缅会战 请结合上述2-3个关键词,评价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40-50字) 学习时间:7分钟 议(深入学习) 2.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国共两党持久战略的异同。 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学习时间:7分钟 议(深入学习) 2. 依据教材内容,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材料二: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的战略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领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