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新技术CCM及VNS(科内晨会).pptVIP

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新技术CCM及VNS(科内晨会).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能机制 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机制尚不明确。 动物模型实验证实在心室有效不应期给予电刺激,急性期和慢性期均使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升高。 离体细胞研究发现不应期刺激可使细胞的钙内流增加,延长动作电位的平台期。 临床应用 近期重要临床研究 入选 16例CRT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心力衰竭患者 实施不应期刺激术后平均随访(147±80)d 结果:心功能NYHA分级由3.4降为2.8,LVEF值由27.3% ±5%升至31.1% ±6%,3例猝死。CRT与不应期刺激治疗未发生干扰,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膈肌刺激(10%) 结论:CRT疗效不佳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行不应期刺激治疗,并可能有进一步疗效。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 可能机制 心力衰竭患者表现为迷走神经活性减弱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促使心肌重构和左室功能降低。 动物模型实验证实VNS能减少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容积,显著改善LVEF及舒张功能,且不增加心肌氧耗。 其他机制包括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NO释放、抑制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重构等。 植入3-4周后启动刺激装置,约3周达到滴定电流强度(0.5~5安培)。 刺激延续时间和间歇时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定,心率下降不超过基础心率10bpm。 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轻微咳嗽,疼痛多发生于神经刺激部位或下颌区,声音改变常见。 临床试验研究 入选标准:缺血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所致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经最优化药物治疗后仍有临床症状并伴随LVEF≤0.35,NYHA分级Ⅱ~Ⅲ级,窦性心律,平均心率为60~110次/分。 所有入选患者均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计划。 结果:共入选32例患者,3例患者在随访的早期死亡(3个月),6个月后29例患者静息心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左室收缩末容积显著减少,NYHA分级改善,LVEF也有明显增加。 结论:VNS治疗可以减轻心衰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 目前进行的研究 INOVATE-HF研究:拟入选650名NYHA Ⅲ级心衰患者,以3:2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入VNS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设定至少随访1年,最终结果预计2017年公布。 NECTAR-HF 研究:拟入选250名NYHA心功能Ⅲ级、LVEF≤35%、LVEDD≥55mm的心衰患者。试验采用另一种VNS治疗装置。整个研究拟于2015年完成。 ESC 2014 随访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VNS组延缓心脏重塑的获益不显著(LVESD 5.1cm VS 4.9cm),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未发现明显安全性问题。 * 不应期刺激术中的刺激器与电极导线的植入技术与右室起搏技术相似。 感知R波后30 ms(心室有效不应期内)发放较强的心室刺激脉冲,脉冲电压7~10 V,脉宽5~20ms(该强度是起搏器脉冲强度的25~30倍,起搏器输出电压3 V,脉宽0.4 ms1),刺激器每日工作数小时,由于发放的是高能量电刺激,电能消耗快,所以刺激器的电池仅能应用1年左右,需要配备体外充电系统 Final lead position in a CRT-NR patient. In this case, lead dislocation of the old CS lead1 occurred during CCM generator placement. A second CS lead2 had to be inserted on the second postoperative day. Fixation was only possible by leaving a retained guide wire in place.3 The other leads on this X-ray are the two septal CCM leads,4 the RV defibrillator lead,5 and the two atrial leads.6 Fif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s OptimizerTM system (IMPULSE Dynamics, Orangeburg, NY,USA) Twenty-four (44%) 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which included 19 cardiac deaths (3 sudden cardiac deaths and 16 terminal cardiac pump failure deaths). 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appears to be a saf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advan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