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热词背后诉与隐患 .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热词背后诉与隐患

文学热词背后诉求与隐患   一、热词:改变文学与出版格局   说到文学图书的出版,“类型文学”无疑是近年来持续受关注的一个热词,并且由五六年前流行于网络而落地畅销成为实体书出版的新宠,到越来越多地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漫、网游、话剧、广播剧等文化衍生产品,迄今已初步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像《诛仙》《杜拉拉升职记》《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盗墓笔记》等,都创造了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出版奇迹,作者本人也收获了人气以及高额版税、版权收入等多重回报,造就了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类型文学图书的这种爆发式畅销和产业化效应是传统文学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近年来,虽然有贾平凹的《古炉》、王安忆的《天香》、张炜的《你在高原》这样的纯文学图书跻身畅销榜,但是,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经年难遇,而全国能够预期畅销的纯文学作家也是屈指可数。据统计,近年来出版的文学图书,以长篇小说为例,大约有三分之二都是类型小说,而占据文学图书畅销榜半壁江山的,也多为类型小说。类型小说已成为磨铁、博集天卷等民营图书公司的主力产品,而其产业化效应,也使一些民营图书公司由单一出版向文化经纪公司方向发展。图书编辑不但要能从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作品大海中淘出有商业价值的“金子”,还要有包装作者、版权经营、产品授权等文化经纪人的自觉意识。可以说,类型文学改变了传统出版观念和图书编辑观念。在这股飓风的席卷下,一些传统文艺出版社在矜持观望了若干年后,决定放下身段,试水类型小说的出版,其中最具有象征意味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推出的“商小说”系列。这一尝试虽然并未收获当初的畅销预期,但它却是个信号,表明类型文学图书已登堂入室,进入主流文学出版机构。类型文学近年来也逐渐为传统文学所包容和认可。2009年,鲁迅文学院开设了网络作家培训班;2010年6月,唐家三少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协的网络作家,同年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也首次将类型文学作品纳入参评范围。这些都被视为传统文学接纳类型文学的信号。融冰之后,文学研究也开始将目光转向类型文学。2010年在大庆举办的“文学类型化及类型文学研讨会”,参与研讨的四十多位学者中,就有贺绍俊、阎晶明、白烨等传统文学评论家的身影;而2011年启动的国内首个类型文学大奖“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主办方里也有中国作协下属的权威报刊《文艺报》。再看近年各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类型文学的研究文章正日渐增多。于是,有人提出说,类型文学是新世纪文学大变局中的“得势者”,它的强劲发展的势头,改变了新世纪的文学和出版格局。不过,和20世纪末的“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或“新生代文学”不同,类型文学不再是文学圈子内的事,也不再是靠几个文学批评家写文章、开会研讨出来,或靠几个作家、几套丛书自立门户。考察类型文学的发展会发现,它之所以“得势”,有着超越文学范畴之外的社会、文化、商业、媒介等多种复杂因素。它的生产机制,折射出传统文学无法满足的大众文化诉求,也暗藏价值观方面的多重隐忧。   二、类型文学的生产机制   一般认为,类型文学主要指类型小说,大致相当于过去说的通俗文学、大众文学。也有研究者抓住“类型”二字做文章,上溯十多年甚至百年,从文学史中找出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怪力乱神、强盗黑幕等小说类别,指出类型文学古已有之——这是广义上的考察。狭义上说,类型文学被普遍认为是从网络文学中发展起来的。大约在2006年前后,网络文学出现一个拐点,即由早期的蔡智恒、今何在、慕容雪村等人非商业目的的自发写作,转为商业诉求下的类型化写作。这其中,网络文学实体书的出版和畅销被认为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起点中文、幻剑书盟、17K、清新、西陆、鲜网等各大书站经过几年摸索建立的一套原创平台生产流程,则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像玄幻武侠类的《诛仙》、历史奇幻类的《新宋》《紫川》、历史穿越类的《窃明》、盗墓类的《鬼吹灯》《盗墓笔记》、历史类的《明朝那些事》、商战类的《浮沉》等一批起于网络的畅销书,让出版社和书站看到了无限商机,由此开启了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的风潮。从生产机制上考察,类型化写作就是将看起来混沌一片、不可捉摸的读者需求分化、细化、标准化后,给文本注入与之对应的意义和话语形式。这样文本在主题、人物、结构、语言、风格上都表现出同质性、可复制性,而写作也就成为类似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一种程式化过程。这一过程中,读者需求的标准化是前提。对传统写作和出版来说,读者需求是最难掌控的环节,往往是要在作品完成、出版之后才能经由市场来检验,于是常有“畅销书可遇不可求”的感慨,而网络原创平台成熟之后,这一最令传统出版头疼的问题已不是问题。在网络原创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发帖随时告诉写手自己的看法和需求,写手也常常按其要求更改写作计划,这种互动写作使网络文学打上了“门槛低”“全民参与”的烙印。而书站则通过点击率和跟帖数来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