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历经艰辛危苦。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干戈寥落四周星。 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个人 国家 国家 个人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都历经艰辛危苦。 惶恐滩头说惶恐, 惶恐滩 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零丁洋里叹零丁。 下句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漂浮在零丁洋,深感孤苦零丁。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 一是地名;二是心情。 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 联 : 慷慨表明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自豪,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21岁时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2、第二联: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历经艰辛危苦。 3、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最后一联: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诗歌主旨 小结: 1、掌握了作者的基本介绍。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本诗。 3、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 《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的语句是: 。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词。 汗青:_____________ 干戈:______________ 寥落:___________________ 永垂青史 战争 荒凉冷落 2、下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个人命运的一句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3、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从忧愤悲苦到慷慨激昂的转变,这体现在哪一句?(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D 4、在第②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夸张 A 5、第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文天祥怎样的气概?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及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课后练习: 1、记住律诗知识 2、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 * 国破则家亡,个人的艰辛危苦是为了国家的存亡,国家的存亡又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命运。 内部资料、禁止外传 内部资料、禁止外传 内部资料、禁止外传 内部资料、禁止外传 内部资料、禁止外传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原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大意: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舍生取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释义 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应该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47岁。江西吉安人,民族英雄。字履善,自号文山。20岁中状元。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 围南宋都城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 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到了元 军大营,被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元军投 降。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