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影《芙蓉镇》的符号学分析
电影《芙蓉镇》的符号学分析
摘 要:电影作为一门语言,通过运用具有约定性的一种符号系统,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观点,结合再现、互文等媒介研究理论,对电影《芙蓉镇》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其人物塑造、语言对话、画面色彩等方面,解析《芙蓉镇》是如何成功地展现情节、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关键词:符号学;电影;《芙蓉镇》;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J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7-0103-02
一、引 言
符号学由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手段之一,电影符号学逐渐凸显其重要性,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1]。电影作为一门语言,有自己的表意手段,能够独立地传达信息。从表意功能上来看电影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它和人类语言一样可以自如地用以表现和再现。基于电影语言的概念,研究者将电影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从而建立了电影符号学理论。1966年,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电影《芙蓉镇》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由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是一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电影。它以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湘南芙蓉镇的历史沉浮、人世沧桑为背景,通过对小镇青石板街上一系列人物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文革”前后十多年中“左”倾思潮横行时期赤裸裸的社会现实[2]。创作者体现了一种人生信念:人性的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结合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情感经历,编导者运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3]。
二、宏观层面
首先,影片所反映的那个年代,假、丑、恶确是存在,甚至泛滥膨胀。创作者运用很多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隐含的符号,来展现那些年代特征。时间就是一个象征符号。时间本来是一个很客观的存在,但结合特定的社会背景,年代便具有了不同的含义。影片使用了三次全屏大字幕来进行时间暗示,在关键的时间点字幕打出“1963年”、“1966年”和“1979年”的字样。这样的手法不仅是一种剪辑的技术手法,起到了划分影片篇章,控制情节发展节奏的作用,三次字幕的运用更是一种重要的象征符号,暗示着影片的主线发展脉络。以新中国社会为文化背景的受众马上就能感受到它们背后的隐含意。当这三个时间数字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就会与观众心中已有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产生互文效应,就会使观众对电影的下一章节的基调产生预设和想象。1963年开始是一番和谐的景象,但这个数字就隐喻着动乱和不安即将到来。在全国“四清运动”的背景下,胡玉音家破人亡。1966年标示的出现更加重了影片苦难和悲剧的色彩,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在这一时期必将更加悲惨。与前两者的隐含意完全不同的是“1979年”这一符号,它象征着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开始,芙蓉镇像往昔一样,再次变得和平安宁,而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也再次变得幸福和充满希望。总之,这三个时间字幕的运用很好地发挥了象征符号的作用,成功地暗示了芙蓉镇和镇上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驱动下,命运起伏背后的深层原因,也以小见大地隐喻了国家历史的变迁。
此外,在斗争时期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象征符号。比如说开批斗会,高台、气宇轩昂的领导、支吾的小人物、围坐着的村民:不用其余的描述,这几个符号便组合成典型的“批斗”场面。还有“黑五类”、“富农婆”这些台词也都代表着那个特殊的年代,可以说是那个年代专有的词汇,受众们一听到这些词也就能迅速且准确地理解它们所隐含的人物命运。
其次,《芙蓉镇》是一部歌颂人性和人道主义,歌颂生命搏斗的影片。影片运用多种符号,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复杂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从压抑到抗争的人生历程。而影片中的角色本身就是一个个象征符号,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的各类人群。下面本文就运用符号学,对影片几个关键人物塑造和人物本身的符号意义进行分析。
女主角胡玉音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劳动妇女。她一出场便与别人不同:在那个人们普遍穿蓝色灰色衣服的年代,只有她穿着鲜艳的红色碎花衣服。这种不同的颜色也是一种象征符号,意味着她抗争的性格和命运。她出身贫苦人家,从家庭成份讲,她的家庭应该得到同情和保护,也应该得到信任和依靠。但她却在从“四清”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这段动荡的历史中,受到了不应有的残酷的迫害和折磨。她从一个温柔善良的少女,变成了扫大街的寡妇,然后挺着大肚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直到“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有了转折[4]。作为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人物,胡玉音的悲惨生活经历代表了那个时期千万人的命运遭遇。另外,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寡妇,当她面临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