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蔚课件《老子》五章上课中间插入资料理解.ppt

曾蔚课件《老子》五章上课中间插入资料理解.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秘的出生 他的出生神秘,在道教的许多典籍中,有很多神话般的记载: 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 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又云:“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传奇的人生 他的生平也足够神奇,有说他:“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也有认为老子应该是周太史儋。就连他的著作《道德经》的产生也众说纷纭,“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关于《老子》 《老子》 又称《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积累老子名言 (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 积累老子名言 (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 13、不出户,知天下。 1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 积累老子名言 (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 1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 1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 17、知足之足,常足矣。 学习经典方法 1、读——诵读一遍。 2、译——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悟——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写下你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再联系生活与阅读体验,感悟其精髓。 第一章 宇宙观——“道”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在一个社会生活里,老子要人发挥创造的动力,而不可滋生占有的冲动。 “生”“为”“功成” 要人去工作、去创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事业。 “生”和“为” 即是顺应自然去发挥人类的努力。然而人类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 “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占有的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占有欲,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 怎么看待“清静无为”? 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回归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 “无为”悖乎人类生活的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的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咎。 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可救弊,亦可养人。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抛弃一切聪明智慧,人民才会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一切仁义道德,人民才会回归孝顺慈爱;抛弃一切机巧和利益,盗贼才能消灭。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种东西,光作为原则提出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依从:表现单纯、坚守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 具体论述治国主张,论

文档评论(0)

ki66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