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聚合工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VC 聚合工艺

PVC 聚合工艺 课程内容 链引发:自由基产生 热均裂 链增长:自由基加成反应 链转移:自由基转移反应—向单体 如何学习聚合工艺及设备 聚合反应监控点 釜温,釜压,搅拌功率,冷冻水进口、出口温度,夹套、挡板水流量,顶部、底部注入水。 汽提→TK-2G/4G→1#-3#号离心机→1#-3#螺旋输送器→气流干燥塔(1#风机)→一级旋风分离器→4#螺旋输送器→旋流干燥塔→3#旋风分离器→ 钢性叶轮→5#-8#振动筛→ 旋转给料器→1#、2#罗茨机→AB料仓→电子称→放料斗→放料夹→皮带输送机→缝包、码包→一级旋风→二级旋风分离器→2#旋风分离器料斗→定时下放 配方设定→涂壁→涂后冲洗→加缓冲剂→加水和单体→混合调整→加88%分散剂→混合调整→加72.5%分散剂→混合调整→加引发剂→反应监测→终止反应→ 出料→ 回收→ 汽提→ 回收→ 离心干燥 1.聚合岗位方框流程图 单体和水单元流程图 助剂及聚合单元流程图 气提单元流程图 回收单元流程图 废水单元流程图 2.干燥岗位方框流程图(老系统) 2.干燥岗位方框流程图(新系统) 方框图:汽提→TK-2G/4G→4#5#离心机→6#-8#螺旋输送器→气流干燥塔(经3#风机)→旋流干燥塔V06(经引风机)→ 钢性叶轮→1#-4#振动筛→旋转给料器→3#4#罗茨→AB料仓→电子称→放料斗→放料夹→皮带输送机→缝包、码包 旋流干燥工艺流程图(老系统) 旋风干燥工艺流程图(新系统) 各类助剂与工艺指标 3.4 1. 涂壁剂(意大利黄) 作用:防止粘釜,保证聚合釜的传热效果,减少清釜次数 2. 缓冲剂(碳酸氢铵) 作用:保证聚合反应体系呈中性 3. 分散剂(72.5%,88%的PVA) 作用:稳定由搅拌形成的单体油滴,并阻止油滴相互聚集或合并 4. 引发剂(EHP,CNP) 作用:能在较低温度下提供自由基来引发氯乙烯加成反应 5. 终止剂(ATSC,NO) 作用:终止反应和调整聚合反应速率 6. 阻聚剂(壬基苯酚) 作用:防止回收单体自聚 各类助剂 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1. 按种类:温度、压力、液位、浓度 2. 按级别:班组级、片区级、事业部级 工艺指标 PVC粘数合格率100%,聚合釜超压次数0次 实现两个目标 4 反应温度、反应压力 控制一个温度、一个压力 3 冷库温度、聚合釜温度、冷冻水温度、冷冻水流量、注入水流量、聚合釜压力 监控三个温度、二个流量、一个压力、 2 聚合釜环节、汽提环节、回收环节和助剂环节 抓好四个环节 1 内容 概念名称 序号 四. 聚合工段设备介绍 1.按状态分为静止设备和运转设备 静止设备:储槽、配制槽、进料槽、气提塔、冷凝器、过滤器、分离器、料仓、料斗等 运转设备:泵类、压缩机类、搅拌桨、螺旋输送器、星型加料器 、 振动筛、鼓风机、卧式卸料离心机 典型设备介绍:聚合釜 * LOGO 湖北宜化长江公司氯碱事业部 主讲人:尹 烁 TEL4 1 2 3 危化品及安全措施 5 聚合工段的设备情况 我厂的聚合工艺 PVC聚合工艺发展史 高分子材料简介及应用史 一.高分子材料及应用史简介 高分子材料简介 1.1 什么是链式聚合反应? 1.2 什么是自由基聚合反应? 1.3 高分子材料简介 1.1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按用途:塑料、橡胶、纤维、薄膜、粘胶剂和涂料等。 按加热后的状态: 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PE )、聚丙烯(PP )、聚苯乙烯(P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 )、聚氯乙烯(PVC )、尼龙(Nylon )、聚碳酸酯(PC )、聚氨酯(PU)、聚四氟乙烯(特富龙, PTF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E)等。 按加热后的状态: 热固性塑料: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等 直接利用:纤维素造纸,利用蛋白质练丝和鞣革 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从小分子合成酚醛树脂 (1907年) 对天然高分子进行改性:天然橡胶的硫化成功(1839年)和硝酸纤维素的发现(1846年) 高分子材料应用的发展历史: 1920年德国人史道丁格发表了划时代的文献“论聚合”。他提出了“高分子”、“长链大分子”的概念。 到了五十年代,德国的齐格勒(Ziegler)和意大利的纳塔(Natta)发明了新的催化剂,使乙烯低压聚合制备高密度聚乙烯(1953)和丙烯定向聚合制备全同聚丙烯(1955)实现工业化。 一旦高分子学说被确立起来,便有力地促进了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