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散文表达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类文本—— 学习目标: 1.掌握散文运用的一些主要的表现手法; 2.总结本考点的常见题型,形成基本答题模式,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 分析综合C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看到这一考点,我们会想到哪几个问题? 1.表现手法有哪些? 2.高考中如何命题? 3.我们该如何答题? 4.答题的注意点有哪些? (一)修辞及效果: 辞格 作用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使被描摹的物或人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形象。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夸张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排比 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反复 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知 识 储 备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主要效果 衬托 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 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 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联想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 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点面结合 文章结构中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重点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的、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白描 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词藻,以最经济最减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的形象。它往往起到寥寥几笔就能突出人、物神韵的效果。 补充 托物言志、悬念、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知 识 储 备 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以强化和丰富艺术形象,增强审美效果。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三)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主要效果 描 写 景物、环境描写 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侧面描写 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 细节描写 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正面描写 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选取典型性代表性事物,多感官角度(形声色、视听触嗅味觉) 多角度描写(空间变化:高低、远近、上下、点面;时间角度:季节转换)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色彩对比的角度 抒情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记 叙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倒叙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议论 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知 识 储 备 1.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09《上善若水》)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07《麦天》) 3.文章开头的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06《一幅烟雨牛鹭图》) 真题展示: 命题特点: 1.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表现特色。 2.鉴赏要求侧重于多角度切入,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 走进高考: 1.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09《上善若水》)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