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嘛品选二》复习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作嘛品选二》复习资料

PAGE PAGE 1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资料 宋代部分 王禹偁《村行》 1、七言律诗。“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拟人手法,写山。重在绘声,以动衬静。2、前六句写乐景,后两句抒哀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诗人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 王禹偁《待漏院记》 1、待漏院:百官早朝候见帝王时的休息之所。漏:古代的计时器。 2、本文由“勤”字而引出待漏院,又从“待”字而生出“思”,最后收束于“慎”字,点明文章主旨:劝诫宰相为政当勤,忠直无私,而不应图谋私利,庸碌无为。“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塞下,边界险要处,这里指北宋西北边疆。 2、边塞词,开宋代豪放词的先声。传说欧阳修谑称本篇为“穷塞主之词”。 3、怎样理解理解本词思想感情上的矛盾,即主旨:表现作者御敌守边、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边地之苦和思乡之情这样的思想矛盾和复杂感情。(简或选)4、用典:“燕然未勒归无计”意谓抗敌的大功尚未完成,应是词的主调。燕然:用典,古山名,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载:东汉大将军窦宪打败匈奴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5、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将军白发征夫泪”为思乡之叹。“浊酒”:以米酿酒,呈白色。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因其所作词中有三处善用“影”字而被称为“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张先最得意的名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本篇抒写悼惜伤春之感,但也蕴含有予人启迪的生活哲理,即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迁逝之悲。 2、分析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蕴:(1)首先,这是作者的“触著”之句,即所描绘的是暮春的典型景物。(2)其次,“落花的衰亡、无情,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燕归”的新生、有情,又给人以希望的慰藉,意蕴颇为丰富。(3)这一对偶句工巧流利,借助虚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艺术美感。 梅尧臣《汝坟贫女》 1、作品背景:宋仁宗康定年间西夏犯边。作者取《诗经》《汝坟》篇为诗题,用女子口吻陈述。诗的主旨:抨击征集乡兵,反映民生疾苦,表达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2、这是一首叙事诗,采用自述体的方式,以女子口气自述,受杜甫《三吏》《三别》影响。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1、作者寄寓苏州,建沧浪亭(苏州)。 2、写景的七言绝句,全诗未用一个直接表情的字眼,但景中寓情,即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娇云浓暖弄微情”中的动词“弄”,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缥缈、丽日隐现的“初晴”天气特征。 欧阳修《戏答元珍》 1、元珍,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 2、“残雪压枝应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出自《戏答元珍》。3、“二月山城未见花”:山城:指夷陵(宜昌)。 4、表现豁达胸襟的诗句是:“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属闺怨别情一类传统题材,为闺情诗。候馆:迎接、接待宾客的馆会。 2、主旨:通过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3、本篇实写与虚拟的特点:上、下片分言行者与居者。(1)行者为游子,在早春时离家远去,因春色无限而生离愁,这是实写。(2)居者为思妇,在闺中凭栏远望,思念行者,这是推想出来的情况,故是虚拟。(3)从抒情而言,这是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游子与思妇的闺怨别情相沟通,使抒情更为深挚。(选或简) 4、用典:“梅残”“柳细”暗用典故,翻新旧意。写梅,使人想起陆凯自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含有怀念家人之意。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 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采用递进层深的修辞手法。将情景交融在一起,在想象中更进一层。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本文是欧阳修所著《五代史记》中《伶官传》的序文,记载了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伶官:古代乐官,这里指供奉内廷,授有官职的伶人。 2、中心论点:国家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人事,“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本文抒情意味:这是一篇著名的论证严密的史论,但有浓厚抒情意味。行文中开篇以叹词起笔,如“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时而出感慨之句,如“其意气之感,可谓壮哉!”笔力雄健,情韵不匮,有很大感染力。 4、本文具告诫意味的句子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本文引用《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秋声赋》 1、文体:文赋。作品主旨和思想倾向: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这一立意,抒发了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