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为什么崇仰苏东坡
我们为什么崇仰苏东坡
苏东坡的巨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灿若星河的文学家政治家群体中,直到今天依然熠熠闪耀光彩照人罕有人可与之比肩。这不仅因为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全才全能的文学家,一生写出了许多直到今天以致以后依然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诗文佳作和学术著作,也不仅是因为他在自己妙笔如花的字里行间一不小心就跻身于许多人刻意求索却终生不能达此境界的宋朝四大书法家之列,也不仅因为他宦海浮沉大起大落,时而处庙堂之高权倾朝野,时而居江湖之远或做贬官频遭发配直至抛荒海南,或者为跳出纷乱官场的耍奸使滑勾心斗角而毅然辞去高官显位急流勇退安于一隅之治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奇诡人生。仅就他作为一位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濡染并深得其中真谛所修炼出来的乐观豁达宠辱不惊随遇而安又不坠其志的积极人生态度与至高境界,自古以来就无人能出其右。于是一代代文人雅士无不把它作为人生的表率去崇敬去咏赞去学习效仿,苏东坡其人其文也便大化成了我们民族文化史上一座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如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一样为一切人所共有。
苏轼出生在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其父苏洵虽未官居高位,可却以锦绣文章称闻天下。苏轼兄弟自小便在父亲的严格管教和熏陶下得以饱读诗书研习诗文,年少之时便闻名巴蜀。自古巴蜀灵秀之地,孕育了可无数辉耀千古的灵秀人物,苏轼一家父子三人便是千百年来巴蜀大地乃至华夏大地开出的并蒂奇葩。三苏的诗词文章不仅在当时为世人称道传颂敬仰,绵延至今天依然以其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民。尤其是苏轼的诗词文章书法等成就,在中华文明史上,称得上一颗永远光彩照人的璀璨明珠。
苏轼之所以受人崇仰,首先在于他博览群书积下的满腹诗书才华。由于家庭的影响和父亲的严格管教,使得聪慧过人的苏轼自小就如虎添翼,他对古代的文章典籍,目睹口诵烂熟于心。洋洋七十五万言的《汉书》,苏轼就手抄三遍,每一遍抄写都使他对这本经典著作的认识理解深化一步,以致最后只要谁随便说出书中任何一个字词,他便能如数家珍般接着背诵,且一字不差。这样博闻强记的本领固然有不可替代的天赋因素,可同样与他的勤勉务实紧密相连。同时他读书学习从不墨守成规,笨功夫能下巧功夫也有,他最善于发现别人不能发现领悟得到的读书诀窍,于是也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远超他人的知识容量使他往往能驾轻就熟居高临下,言谈诗文时,信手拈来广征博引。也从而使他常常与人交谈时总能够口吐莲花逸趣横生,动手写文章时常常笔下生花珠玉滚动,致使神宗皇帝每当用膳之时,只要手拿册文览阅,身边的人都知道那必定是苏轼呈送的。
多才多艺并都能出类拔萃,是苏轼受人崇仰的第二个因素。苏轼二十二岁那年与十九岁的弟弟苏辙一同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兄弟俩一路过关斩将顺利登顶。先通过开封府的举人考试,再通过礼部举行的省试并双双进了进士及第。发榜之时,苏轼赫然雄踞第二。其实这里面还有段小插曲,本来苏轼应该是第一名的,可主考官欧阳修在批阅苏轼文章的时候,误以为这样的好文章恐怕也只有他的得意弟子曾巩才能写得出来,为了避嫌,忍疼将其屈居第二。及至发榜,才知道那篇过人的文章不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而是出自一个来自蜀地名叫苏轼的年青小伙子之手。第二名就十分了不得了,可苏轼冒顶的才华如何也遮掩不住熠熠的逼人光芒,就在大宋王朝优中选优为储备国家栋梁之才由皇帝亲自主考的制试中,苏轼终于轻松拔得头筹。要知道通过制试的人在宋朝三百年统治当中只有四十多人,相当于取得进士第的四万多人的千分之一。苏轼当时是唯一获得三等的人,而抛却虚设的一二等,取得三等成绩的,截止苏轼,之前只有一个叫吴育的人,加上苏轼也就两个人。可想而知,一个吏部考试的第二名制试中的第一名,会使得苏轼的名字如何撼动朝野,名扬华夏?苏轼的少年得志,一点也没有投机取巧,全凭的是自己出众的才华。苏轼一生的学术成就当然不多为人知,因为那必定属于只有少数做学问的人才可赏读的阳春白雪之作。最为大众所欣赏接受心怡口诵的莫过于它那文辞优美恬淡,寓意深刻易懂的诗词文章了。我想今天大凡稍微具有点文化知识的人,没有不会吟诵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没有谁会不喜爱他前后《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没有谁不对他笔墨老健,结字严谨,仪态闲雅,奇正得意,豪拓中蕴含妍秀的书法艺术唏嘘赞叹,品咂玩味不已的。人一生能够在一方面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已属不易,而苏轼却在诸多领域居于执牛耳的高端,这不能不让千年来稍受文化濡染的文人雅士们自叹弗如,由衷仰慕赞叹。
苏轼受人崇仰的第三个原因莫过于他的进退自如洒脱豪放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试想,在古代官场上宦海沉浮者不在少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