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与职业防护培训.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有数据显示我国13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挂8个吊瓶,被称为输液大国,。 2012年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注射时 注射操作前应进行手卫生。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其针头不能重复使用(需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皮肤消毒后应完全待干后再进行注射。 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使用未启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 皮肤消毒后不应再使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 必须使用多剂量用药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次使用。 操作后应进行手卫生。 锐器伤防护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禁止用手分离注射器针头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需戴手套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进行侵袭性治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0161-10月我院年职业暴露人群分布 职业暴露的环节 职业暴露暴露源类别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注射废物管理 将锐器容器放在看得到、手臂够得着的地方 锐器盒需防渗漏、防穿透 锐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 锐器盒开启后标注启用时间,装满3/4或者暂存48小时必须关闭并及时运走。 锐器盒在转运过程中应密闭,避免内容物外漏或溢出 治疗室、治疗车上配备锐器盒,锐器盒放置的位置应醒目且方便使用 严格医疗废物分类装置 血源性病原体防护导则 避免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和感染是注射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点。因此这些预防措施是所有全面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项目的重要部分。 避免接触和感染的干预措施主要有: ? 基本的职业健康护理,包括免疫接种和目前健康状况评估 ? 避免针刺伤害和其他的血液暴露 ? 血液暴露管理 基本的职业健康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进行全体免疫接种是最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感染乙型肝炎的方法、策略包括: ? 为高危人群(包括医护人员)接种免疫疫苗抓紧补种疫苗 所有的医护人员---包括废弃物处理人员,急救人员和安全人员都有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危险,他们应该接种疫苗,可以在接受培训之前或是在工作后尽快接种(除非他们已经接种过)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的医护人员在从事工作之初,就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以避免感染HBV病毒。 ?工作实践控制--包括改变医护人员行为,减少职业暴露。 ?开始操作程序前,先建立安全操作和锐器处理方法。 ? 个人防护装置-这些防护装置在医护人员和危害因素之间提供了屏障和过滤。它们可以防止血液溅出引起的暴露,但不能防止针刺伤害。措施包括使用护目镜、手套、面具和罩衫。 * * 安全注射与职业防护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6-11-15 什么是不安全注射? ◎与他人共用针具; ◎使用未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针具; ◎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具为多人注射; ◎注射未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等。 ◎医疗废物的不恰当处理。 ◎环境不安全 非安全注射对患者、医务人员的危害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非安全注射对儿童的危害 注射器被当做“玩具”危害儿童健康 年少不知危险,注射器被拿来当玩具. 让儿童远离废弃的注射器. 非安全注射对儿童的危害 全国所有儿童从出生到学龄期至少要接受十余次计划免疫注射,如风疹、腮腺炎、甲肝、水痘等疫苗的注射,所以实施安全注射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社会的危害 案例1 辽宁共用针具引发丙肝暴发事件 2013年1月28日,东港市社保门诊部,多名患者接受静脉曲张治疗后疑似感染丙肝病毒。经调查,先后有120人在该门诊接受过治疗,这120人全部进行了血样样本检测,检出感染丙肝病毒99人,住院接受治疗。主要原因是一个针头多名患者使用导致集体感染,违反了“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的操作要求,用同一注射器给不同患者导致交叉传染。 案例2 护士针刺伤造成感染事件 护士小张,26岁,2004年护士学校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肿瘤病房工作。2009年8月初在病房用真空采血器为一位肝癌合并丙型肝炎病人取血标本。取血后分离针头与持针器时,针头反弹出来,扎伤了她的手指。当时作了伤口的一般处理并向感染办公室上报。一个月后她感到全身乏力,身体不适检查发现转胺酶高。到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感染了丙型肝炎。 非安全注射可导致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还可造成诸如脓肿和毒性反应等非传染性不良反应。2000年全球范围内由于非安全注射操作导致的以上病

文档评论(0)

131****9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