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淝河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中国环境科学 2018,38(9) :3552~3561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南淝河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杨长明 1*,吴亚琼 1,王育来 2,郭韵昊 1 (1. 同济大学教育部长江水环境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
境,安徽 马鞍山 234000)
摘要:为了探讨南淝河不同河段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及其主要驱动因 ,在对南淝河不同土地利用区域河段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指标(pH、
CEC、TOC 、DOC 、氮分级形态)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冗余分析(RDA)
方法探讨了导致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 .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门水平下优势细菌种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
门(Bacteroidetes);纲水平下除未分类外主要是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δ-变形菌纲
(Deltaproteobacteria),此外 ε-变形菌纲(Epsilonproteobacteria)主要在南淝河下游采样点被检测到,说明其在南淝河沉积物生态系统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属水平下大多为未分类序列,长绳菌属(Longilinea)和芽孢杆菌属(Bellilinea)有优势地位.南淝河不同河段所在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会导致污染物类
型、污染源强和沉积物理化指标的不同,进而影响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 中游城区和工业区段的细菌多样性整体上高于上、下游;RDA 分析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的 CEC、TOC 、DOC 、TP 、WAEF-N 和 IEF-N 是导致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受 TP
影响较大,绿弯菌门则受弱酸浸取态氮(WAEF-N)影响较大.
关键词:南淝河;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MiSeq 高通量测序;冗余分析(RDA)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8)09-3552-10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key driving factors in surface sediments along Nanfei River. YANG
Chang-ming1* 1 2 1
, WU Ya-qiong , WANG Yu-lai , GUO Yun-hao (1.Key Laboratory of Yangtze Water Environ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2.Schoo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34000,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38(9):3552~3561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the sediment of Nanfei River,
the key physiochem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pH, CEC, TOC, DOC, and various forms of nitrogen were determined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along Nanfei River with differ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江苏省公务员省考《行测》联考-部分真题(A类).pdf VIP
- 校园消防安全台账范本.docx
- 2024版加油站安全生产管理台账样本.doc VIP
-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科利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PC工法桩专项施工方案 .doc
-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pdf VIP
- JT_T 410-2022CN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标识.pdf
- 标准图集-22TJ310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系列产品-下册.pdf VIP
- 汽车基础知识在线试题答案2.pdf VIP
- 地质勘查坑探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