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苏晓珊)
《秋天》教学设计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苏晓珊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揣摩诗中词语与句子的精妙之处。
3、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手法。
一、导入新课
有人喜欢用相机拍下秋天的美,有人喜欢用画笔画出秋天的美——列维坦笔下的《金色的秋天》是一首秋天的颂歌,梵高所绘的《麦田上的鸦群》则向人们展示着他所特有的金黄色。当然,也有人喜欢用诗歌来描摹秋天的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共同去感受秋天独特的韵味吧。
二、读“秋”入字
朗读之前,首先要扫清字词障碍,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大家的自学情况如何。
(开火车读,PPT显示,齐读两遍)
丁丁( ) 镰刀( )
肥硕( ) 栖息( )
青鳊鱼( ) 乌桕( )
寥廓( ) 枯涸( )
清冽( ) 梦寐( )
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谁来读第二小节?那么第三小节呢?(教师点评)
三、吟“秋”入画
大家愿意听听老师的朗读吗?好的,请大家一边听老师的朗读,一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样的画面?并且注意老师朗读诗歌的节奏和语气。(教师配乐范读)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四、品“秋”入情
是啊,正是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正所谓美的秋景、美的图画,必然要诉诸于美的文字,尤其是诗中一些关键而传神的词语必能将大家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去,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
1、下面就请大家看大屏幕,你能将第一诗节补充完整吗?
A、农家丰收图
第一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飘)
大家能猜猜这个词美在何处,妙在何处吗?(“飘”字写出了秋天早晨的幽深、清静。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伐木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感觉。)
第二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饱食)
谁来说一说“饱食”这个词能不能少?(不能,因为它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饱食”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板书:贴切的修辞)
“稻香”这个词是从哪种感觉器官来写的?(嗅觉)
这样看来,诗人从多种感觉器官来写的秋天丰收的景像。(板书:感官的运用)
请孩子们想一想,当您看到这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您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金黄的田野;我仿佛看到了大人们在田野中忙碌的景像;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拾稻穗。)
还有哪句话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像?(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肥硕”是什么意思?(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看到这片金黄的田野、肥硕的瓜果,这俨然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丰收图)让我们能感受到农人一种怎样的心情?(板书:喜悦)
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何其芳对于这样的秋天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喜爱、赞美)
第三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栖息)
栖息的意思是什么?(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后来“栖息”的意思引申为栖居、居住,这是把秋天当成人来写。
对,诗人就是运用拟人这种贴切的修辞来写的。这句话我们或许可以倒过来说,也就是我们能在哪里发现秋天?(农家里)
因为在农家小院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什么?(墙壁上挂着一把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晒坝上晒着满地的稻谷;屋檐下挂着喝醉了酒似的高梁。背蒌里装着肥硕的瓜果;那里还有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像月亮一样的香蕉;紫色的葡萄;像灯笼一样的柿子……)
好一幅秋天的丰收图!所以诗人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诗人仅仅用上了“饱食、稻香、肥硕、栖息”这几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方法,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就将虚无的秋天形象化了,营造了夏忙后农闲的景像。请大家再读一读。
谁来小结一下我们学习第一节诗歌的方法?(抓关键词来品味;注意对诗中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像;还要注意多朗读。)
2、自主学习
下面请大家通过刚才学到的诗歌学习方法,结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自主学习诗的第二、三节,把自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并提出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词句。
3、合作交流
B:霜晨归渔图 C:少女思恋图五、诵“秋”入境
何其芳的《秋天》以传神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丰收的喜悦、归渔的悠闲、牧羊女的思恋之中,请大家跟着老师再读一遍全文,注意把自己理解到的感情融入其中。
六、绘“秋”入文
秋天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感受,因而每一个人写出的秋景、秋情以及秋天中的人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何其芳能写出这样一个令人充满喜悦、惬意、难忘的秋天来呢?这可能跟何其芳曾经的农村生活体验有关系。(插入作者简介)
其实,不同的人对于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秋瑾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