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近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docVIP

略论近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近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社会上流行的留学生“五代”说和严复、孙中山、秋瑾等为“第一代”的说法,成为本文“问题的提出”之背景。 笔者的论证是共7代,分别为:1840~1870年,这第一代的人数多,且皆为私人途径,然正是其中的容闳成为中国政府成批官派留学生的第一个倡导者和推动者;1871~1889年,官派留学欧美者230余名,自费留学的伍廷芳、孙中山等亦在这第二代;1890~1911年,这第3代公私费留学生以数万计,许多留学生加入同盟会;1912~1930年,总计2万人,其中如赴欧勤工俭学,特别是形成一次留学苏俄热潮;1931~1949年,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公私费留学生只万人左右,但留学范围大为扩展;1950~1978年,一万又数千人;1978年至今,公私留学生达27万人,遍及103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代留学生都同中国和世界形势相应,引起不同方面的巨大变革,规模越大伴随的变革深度和广度越大。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与执行,出国留学开始成为热门话题,关于出国留学的新闻报道和探讨留学史的文章渐渐多了。为了追溯往事,曾有人将当今的中国留学生称之为“第五代”,而对中国的“五代”留学生加以表述,认为“东瀛”(指日本国)是“曾经接纳过我国第一代留学生的国度”,而且还将19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留学西欧的严复、留学檀香山(今属美国)的孙中山与20世纪初留学日本的秋瑾同作为“第一代”留学生的代表放在一起,认为他们都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②]。姑不论日本并非接纳“我国第一代留学生的国度”,即以留学年代而言,严复(1877—1879年留英)、孙中山(1878—1883年在檀香山求学)与秋瑾(1904.6—1905.12留日)出国留学年代时间相差将近30年,也无法列为同一代。况且,在严复以前,中国还有近代最早的容闳、黄威、颜永京等整整一代的自费留学生和后来成为著名的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120名留美官费生呢?但是,这“第五代”的说法却不胫而走,流行甚广。有人曾以《世界大串连——中国出国潮纪实》为题进行撰述,沿用此说,并予以发挥,除了重复“孙中山、严复、秋瑾等属第一代”的留学生的说法外,更加明确地认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出去留学的属第五代”[③]。这篇长文后来以小册子形式出版,又经《光明日报》以《出国潮》为题,连续转载,影响更为广泛。直到现在,包括当代的留学生也都这样认为。团结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的《蓝色梦幻:热狂大串连》一书(“共和国风云实录丛书”之一,史然编)也说,“有人将眼下的留学生称为第五代留学生。按照这个说法:孙中山、严复、秋瑾属第一代;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李富春等属第二代;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属第三代;50年代前往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留学的如李鹏、李铁映、叶选平等为第四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出去留学的属于第五代”。并且说,“第一代、第二代留学生有如普罗米修斯从西方‘盗’回了真理的火种,从而在旧中国的漫漫长夜燃亮民主、自由的熊熊火炬……” 二、民主革命时期的五个阶段 ???? 第一代留学生,据现有史料看,其中最早的一小批,是1847年初由香港出发的容闳(1828—1912)、黄胜(1825—1902)、黄威(1829—1878)一行三人,随同他们当时就读的香港马礼逊学校的校长、美国牧师布朗(Brown,Smanel Robbins,1810—1880)到美国学习;随后,同世纪50年代,上海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由外国传教士带领几名中国学生出国学习。 一、第一阶段:1840—1870年,约30年。 ???? 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大多是跟外国传教士出国和得到教会资助或引介的。到19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上海的美国教会小学读书的吴虹玉(1835—?)、颜永京(1838—1898)、杨锡麟等分别于1853、1854年先后跟随美国教士波英特等赴美[⑤]。本阶段的中国留学生多数都是去美国学习的,这与美国教会当时大力发展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有密切关系。外国教会原希望培养这些人成为它们在中国进行传教宣道的牧师,充当其助手或代理人,而这些留学生回国后除有一部分成为中国早期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于基督教宣道的传教士外,多半并不从事于这方面的工作,有的还对此进行勇敢的抵制,坚持自己学成报国的理想和志愿,如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第一个留美大学生容闳,即不愿以“传道”来束缚自己,始终坚持“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作为自己的抱负和“渴望已久的目的”。到美国留学以后,他就以“决定使中国的下一辈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为目的,盼望“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一个开明、富强的国家”[⑥];学成回国后,他一直为争取清政府派

文档评论(0)

181****91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