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宋词赏析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 诗词之别 “诗庄词媚”(明 李东琪)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 “诗之所言,固人生情思之精者矣,然精之中复有细美幽约者焉,诗体又不足以达,或勉强达之,而不能曲尽其妙,于是不得不另创新体,词遂肇兴。”(缪钺) 词体的基本特点 倚声填词--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 。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婉约词: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都堪称代表。 豪放词:由北宋苏轼正式开创 ,经南宋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打破“词为艳科”的藩篱, 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风格豪迈奔放 ,意境雄奇阔达 ,语言流利畅达 ,乃词中一大流派。 重要作家作品选读 1、柳永 2、苏轼 3、李清照 4、辛弃疾 一、柳永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年青时常出入歌楼酒馆,为歌伎乐工填词写曲,因此为士大夫们所不齿。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以慢词盛传一时。其词多描绘都市繁华景象和歌妓及中下层市民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八声甘州》 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 此词为双调。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古今对译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词的上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用层层铺叙的手法,描写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 先写雨景 再写雨后:眼下(当楼) 近景(是处) 远景(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词的下片:写游子思归 先写自己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情(归思) 然后推想家人切盼自己的回归 最后写自己对家人的抚慰 由现实——想象——现实,反映了作者起伏翻腾的思绪。 二、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诗史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词史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史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为“宋四家”。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东坡《答李端书》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 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欣赏词的下片 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升沉不定,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过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 三、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公元1156年),自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